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9月2日表决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 | 菠菜发展-🔝菠菜圈

9月2日表决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七章五十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为治理电信网络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该法的出台标志着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进入全面依法、常态化开展的新阶段,体现了党和国家根治电信网络诈骗的坚定决心。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打防管控各项工作,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该法的出台,既是系统总结反电诈实践经验的阶段性法治成果,更是保障在法治轨道上常态化、机制化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重要举措。

  既往的大量案例表明,电信诈骗分子之所以甘愿铤而走险,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有利可图、违法成本低。根治“电诈”首先必须依靠对于“电诈”行为的严厉打击。《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突出严厉打击组织、策划、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并将为虎作伥,帮助电诈的行为纳入到治理视野——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对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有关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并采取限制卡、账户、账号功能和限制入网等惩戒措施……显然,加大惩戒力度,有利于形成强有力震慑,以儆效尤。

  为有效预防“电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不惜浓墨重彩,规定了多项防范性制度措施,如:规定有关行业企业对本领域新出现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应及时提醒用户;新闻媒体、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单位应面向社会开展反诈宣传教育;互联网企业移送监测发现的嫌疑线索,等等。立足抓早抓小,提高公众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和防范意识,提升识骗防骗能力,努力做到标本兼治、防患未然。

  治理必先预防,预防必先震慑。无论是打击“电诈”还是预防“电诈”,电信、互联网、银行等机构和单位的作用无可替代、至关重要。《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对电信、金融、互联网等机构单位提出了具体的服务规范及监管标准,赋予电信、互联网、银行等机构单位“反诈看门人”的主体地位,加大了前端义务和处置责任。这也意味着有责须担当,失责必追究。
新闻爆料联系: @heizizi

广告商务合作: @heizi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