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縱觀2021年,中國當局體現出的一大特徵就是「自信」,擁有從內到外 | 守夜的黑貓(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

縱觀2021年,中國當局體現出的一大特徵就是「自信」,擁有從內到外自欺欺人的強烈自信感。納粹德國尚要向國內外隱瞞大規模囚禁和屠殺猶太人,中國當局則張揚地在集中關押新疆人、強迫勞動事件上展開宣傳,完全不在意民眾潛在的質疑。究其原因,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高調發動的貿易戰未對中國造成嚴重損失,反而至2020年大選前特朗普為了選票不得不迅速同中國議和,事實上以失敗告終。而在席捲全球的COVID-19疫情中,西方國家普遍採用寬鬆防控措施造成了大量傷亡,僅統計出的美國國內死亡病例就已達82.4萬,比美國建國以來參與的所有戰爭的陣亡人數總和還多,與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清零政策附帶造成的犧牲者被無視了)。這兩種對比讓中國當局堅定了美國走向衰落、美國制度不合時宜、中國更優越的信念。到了2020年1月6日的美國極右翼衝擊國會山事件後,中國的宣傳機器乾脆開始攻擊美國民主制度,連篇累牘使用「民主」一詞,宣揚所謂的「中國式全過程民主」。

一直以來,中國在對美政策上較為溫和,通常在美國主動攻擊中國後才發起反擊。但拜登上台後,修復中美關係的主動性在中國一方,中國據此破天荒地開始主動全方位指責美國,所以才有楊潔篪3月19日在中美阿拉斯加會談上說出「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爾後又在7月26日的天津峰會上提出了兩份清單,一份叫「糾錯清單」,一份叫「關切清單」。但中美關係修復的實際進度比輿論上展現的要好得多。雙方的衝突實際上也是在交換觀點立場,為融冰做準備工作。具體體現在,7月初共和黨參議員聯名上書要求結束貿易戰,9月底中美疫苗互認、釋放孟晚舟,10月7日蘇黎世會談雙方釋放積極信號,11月16日美國國際貿易法院下調201關稅稅率,12月2日波音737MAX復飛。表面上看12月16日美國國會通過《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顯現出雙方關係仍然緊繃,但實際上該法案最初由茶黨的盧比奧(魯比歐)提出,制裁力度很大,被建制派削弱成了一個像徵性的法案。現在就等習近平和拜登在疫情緩和後會面了。

而在中國國內,2021年的政策則表現出了「查缺補漏、排除隱患」的味道。7月起當局打擊互聯網行業可以說是舊資本打壓新資本,也可以說是推動中美脫鉤,但同時還有壓低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估值、迫使中概股回國上市、防止被美國利用的作用,畢竟中國當局自己打壓中概股總好過被美國打壓。2月開始的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活動從基層到高層波及範圍甚廣,力度很強。秋後算賬鎮壓香港反對派眾所周知,不必細說。各類政策共同的特點就是排除潛在可能被利用的隱患,為下一步更激烈的矛盾衝突做準備。

最後向所有讀者致以遲來的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