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Cultural Events in Toronto 多倫多文化活動分享

电报频道的标志 events_toronto — Cultural Events in Toronto 多倫多文化活動分享 C
电报频道的标志 events_toronto — Cultural Events in Toronto 多倫多文化活動分享
通道地址: @events_toronto
类别: 没有类别
语言: 中国
用户: 342
频道的描述

This channel is dedicated in publishing Toronto cultural events. Unless specified, we do not involve in planning or staging these events.
一個分享多倫多活動詳情的平台,分享各界所籌備之文化活動。除註明外,本平台管理員並不參與籌辦活動工作。在參與活動前,務必先衡量個人安全。
如要刊登您的活動,請聯絡頻道管理員。

Ratings & Reviews

3.00

2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0

4 stars

0

3 stars

2

2 stars

0

1 stars

0


最新信息

2022-08-02 18:27:23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對美國眾議長佩洛西到訪台灣發表聲明】

(23:20)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對美國眾議長佩洛西到訪台灣發表聲明。 指佩洛西此行是台美勾連的升級,形容性質十分惡劣。工作辦認為這是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重侵犯,是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嚴重違背,是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嚴重踐踏,是美國對中國作出嚴肅政治承諾的背信棄義,向「台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 工作辦對此堅決反對,表示嚴厲譴責和強烈抗議。

聲明中指, 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並指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屢屢採取錯誤言行,不斷提升台美官方往來層級,加大台美軍事勾連,不斷售台武器,助台「以武拒統」。批評美方的做法企圖歪曲掏空一個中國原則,阻撓中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復興進程。

聲明中同時批評民進黨堅持「台獨」的錯誤立場,指其黨甘心為美國反華勢力充當遏華棋子,更加肆無忌憚謀「獨」挑釁。,形容這是完全是誤判了形勢。民進黨當局的謀「獨」行徑和出賣民族利益的與美勾連活動,只會將台灣推向災難深淵,給廣大台灣同胞帶來深重禍害。

工作辦表示,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這不以美方一些頑固反華勢力的意志而轉移,不被「台獨」分裂勢力的痴心妄想而左右。並指美國反華勢力和台灣民進黨當局無論採取什麼行徑,都無法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 形容佩洛西無論以什麼方式「挺台遏華」,都無法阻擋中國統一的歷史進程。

工作辦敦促美方看清台灣問題的歷史經緯,認清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和現狀,以實際行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履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不要在錯誤道路上越滑越遠。 我們正告民進黨當局,徹底放棄「台獨」圖謀,否則會在中國人民反「獨」促統的強大力量下粉身碎骨。

| 即使再幽暗,仍要有曙光

ғᴀᴄᴇʙᴏᴏᴋ | ɪɴsᴛᴀɢʀᴀᴍ | ʏᴏᴜᴛᴜʙᴇ | ᴛᴇʟᴇɢʀᴀᴍ
幽光 ʟᴜᴍɪɴᴀɴᴛ ʜᴏɴɢ ᴋᴏɴɢ
_____

新聞有價 | 你的支持讓我們繼續砥礪前行
請訂閱 《幽光》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uminanthk
2 views15:27
打开/如何
2022-08-02 17:44:40 裴洛西在美國政壇素以務實、善於合縱連橫聞名。身為美國史上第一位女性國會議長的她,在訪台風波的同時,也正面臨自己政治生涯的謝幕考驗──美國即將於11月舉行「期中選舉」,眾議院屆時將解散改選,但在當前的通膨危機與經濟蕭條壓力下,民主黨政府的選戰聲勢正陷低迷,此刻並不能保證能守住眾議院的多數席次與議長地位。

除此之外,裴洛西雖然已於2022年1月宣布將繼續參選眾議員連任,但卻可能在黨內「世代交接」的壓力下,於明年1月卸下眾議院議長與黨團領導人的權力。

事實上,裴洛西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屢屢遭到年輕世代正面挑戰,以進步派議員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為主的黨內新星,質疑裴洛西「當權過久」、從2003年開始擔任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將近20年的她,已明顯扼殺新世代議員的換血與當權機會,是民主黨陷入世代分裂、甚至無法有效回應社會需求的主因之一。因此在2018年期中選舉後,裴洛西公開承諾「議長連任最多只到2022年」,但到目前為止,裴洛西本人都還沒有正面確認是否會在年底選後兌現「交棒承諾」。

儘管裴洛西的選後展望仍有變數,但在訪台風波中,美國國會共和黨與民主黨人卻也都在中國文攻武嚇的威逼之下,重新集結聲援、大力支持裴洛西代表美國國會的歷史性訪台。同時,美國國會兩黨目前正在跨黨派協商,極有機會在期中選舉前通過擴大支持台灣國防與軍事援助的《台灣政策法案》(2022 Taiwan Policy Act)。

在此邏輯下,裴洛西的訪台儘管在出發前頗有爭議,但在出發之後仍舊受到美國朝野歸隊支持。而美國應對「裴洛西危機」的戰略回應,也同時是對印太盟邦──特別是對一級軍事盟友日本與韓國的信心預演。
 
■ 台灣軍事專家:演變成戰事衝突機會不大,未來中共軍事擾台模式更激進
 
面對中美持續升溫的緊張態勢,台灣的軍事專家怎麼看待?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沈明室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雖然這次共軍在東海、南海、渤海都有演習,但是這些演習都是象徵性意義大於實質嚇阻裴洛西訪台。他舉例,雖然央視發出號稱航母殺手的「東風-17」高音速導彈射擊的影片,除了無法確認導彈發射的日期與地點之外,若真的要嚇阻目前在南海的雷根號航母戰鬥群,應該是直接往南海射擊飛彈,而不是播放影片。

沈明室也指出,習近平在八一建軍節上的講話再度強調「軍隊聽黨指揮」,東部戰區對裴洛西來台也表示「嚴陣以待,聽令而戰,埋葬一切來犯之敵⋯⋯」,但到目前為止,共軍做出實質的反制沒有比過往更激烈。因此他判斷,無論是中共或是美方,都沒有升高衝突的意圖。

但前空軍副總司令張延廷向《報導者》表示,裴洛西的到訪將使中共增加各種對台灣常態式的軍事干擾。「中共會把常態性『擾台』升級成常態性『繞台』,共機越過台灣海峽中線也會成為常態。」他指出,中共7月31日宣布將新型的空中加油機「運油-20」投入任務,這也表示未來中共的戰鬥機很有可能會搭配運油-20,將戰機繞台的任務常態化。

除此之外,沈明室也認為,中共兩個航母戰鬥群未來也可能會到台灣東部海域進行聯合演習,加強對台灣軍事的威脅。

在1997年中國國力仍不強時,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金瑞契來台灣表達支持民主,此次裴洛西訪台並不算是「外交破例」,但淡江大學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的助理教授林穎佑接受《報導者》採訪時指出,今年中國綜合國力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美國仍然支持台灣,表示出美國力挺台灣民主的決心並沒有改變。林穎佑說,「這個再保證的舉動給了美國印太的盟友在面對共軍崛起時,有了更多的信心。」

裴洛西來台之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預計在3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同台,參加柬埔寨舉辦的東南亞國家協會外長會議。布林肯將於6日飛往菲律賓,與預計前往韓國、日本訪問的裴洛西南北對應。(文/張鎮宏、楊智強)

#延伸閱讀
【美中與印太新布局,台灣如何立足──專訪白宮前國安顧問麥馬斯特】https://bit.ly/3JpsH4P

#兩岸 #美國 #裴洛西 #Pelosi #中國 #報導者
16 views14:44
打开/如何
2022-08-02 17:44:39 【台美中外交戰硝煙下,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即將訪台,為1997年後最高階訪台美國官員;中國官方深夜突襲祭「食品進口禁令」作為第一波對台制裁】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今(2日)上午結束新加坡訪問,預計傍晚結束馬來西亞行程。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CNN》等國際媒體報導,以及《報導者》向相關人士證實,若裴洛西訪問台灣的計畫不變,她最快將在今日晚間10點左右降落台北,並在3日上午率團與總統蔡英文會面。

此次裴洛西所率領的眾議院亞洲訪問團,還有其他5名民主黨籍的聯邦眾議員隨行,包括:格里高里.米克斯(Gregory Meeks)、馬克.高野(Mark Takano)、 蘇珊.戴貝妮(Suzan DelBene)、 拉賈.克里斯納莫托西(Raja Krishnamoorthi)和安迪.金(Andy Kim)。其中,米克斯是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高野擔任眾議院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主席,也曾在2021年11月率團訪台。

裴洛西若順利來台,將是自1997年、共和黨籍的時任美國眾議院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率團訪台後,台美睽違25年的重大外交突破──因為聯邦眾議院議長在美國總統接任順位排名第二,除了象徵國家立法機關,也被視為美國總統之外,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

1997年4月2日,甫結束中國訪問行程的金瑞契,高調地率團從東京飛來台灣。一行人在台北松山機場降落後,直接進入總統府與時任總統李登輝、副總統連戰會面,雙方快速談話1個半小時後共進午宴,同日下午金瑞契就離開台北返美──從落地到離開的「旋風式訪問」,短短不到4個小時。

不過金瑞契當年的旋風訪台,沒有引爆中國更進一步的戰略報復,也沒有對台海政策帶來關鍵影響。因為在訪台之前,金瑞契就已與北京當局溝通好訪台條件(不公開、短時間、不能先訪台灣再去中國、離開中國後要經由日本中轉不能直接來台),北京非常清楚金瑞契的位置與當時柯林頓政府的距離與職務差異,因此除了口頭警告外,並不願意以此影響當時正在快速改善的美中關係。

最後,金瑞契的來訪雖然成為台灣罕見的外交突破,但同年年底,時任中國領導人江澤民卻應邀訪美、成為1985年後第一個登陸美國的中共領導人。1998年6月,柯林頓總統更高調訪問中國,象徵兩國正式拋開六四天安門事件的陰影,走入當年兩國密切互動、但相對孤立台灣立場的戰略新局。

時隔25年,裴洛西的台灣行已讓中國政府連日激烈抗議。解放軍在渤海、福建沿海與南海進行實彈軍演,航空母艦「山東號」與「遼寧號」也在7月31日後分別離港,尚未確定是否航向台灣鄰近海域;除此之外,《路透社》也引述台灣國防部消息,指解放軍多架戰機從週二清晨開始不斷觸碰台灣海峽中線,從週一起,多艘中共軍艦也在宮古海峽以及與那國島與台灣之間的海域出沒。

軍事威嚇外,中國海關總署週一(1日)晚間也頒布新一波「台灣食品進口禁令」,無預警凍結上百家台灣食品廠商與農漁水產品的進口許可。中國官方表示,這些廠商沒有配合更新註冊編號,所以被暫停進口許可。但以遭禁的台灣糕餅品牌郭元益為例,在中國海關官網公告的註冊有效期限其實是到2026年。因此中國針對台灣食品的大規模進口禁令,也被視為「懲罰裴洛西訪台」、以商圍政的報復手段。

「我們要再次正告美方,中方正嚴陣以待,中國人民解放軍絕不會坐視不管,必將採取堅決應對和有力反制措施。」8月1日,在裴洛西抵達新加坡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再次發出對美國的抗議與武嚇:「至於是什麼措施?如果她(裴洛西)敢去(台灣),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面對中國針對裴洛西可能訪台的文攻武嚇,美國政府沒有讓步,白宮國安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日晚間表示,拜登政府與美軍將全力護航裴洛西出訪安全,美國海軍「雷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正從菲律賓海域朝台灣東部海域前進,同時,配置F-35B戰鬥機的美軍兩棲突擊艦「美利堅號」與「的黎波里號」,也分別在長崎縣佐世保海軍基地與沖繩南部待命。
 
■延宕了4個月的訪台行程,幕後多方折衝
 
長期對台友好的裴洛西,本計劃於4月初訪問台灣,但因COVID-19確診而被迫取消;之後又因美國國會內政修法工作,裴洛西的外訪計畫一度沒有下文。

直到7月19日,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美國白宮與國會獨家消息,指裴洛西將於8月、眾議院夏季休會,藉亞洲外交行程之機順道訪問台灣,但白宮內部對裴洛西的訪台時機「頗為擔憂」,一方面8月1日是中共解放軍的建軍紀念日;二方面則是內憂外患中的中共高層,即將於秋季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預計於會上通過極為敏感且爭議的「習近平連任案」──因此白宮方面非常擔心身為「美國政府第三號領導人」的裴洛西,此時出訪將刺激中國強硬報復、甚至引爆軍事衝突。7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甚至公開表達質疑,在面對媒體追問時脫口說出:「美國軍方認為這(裴洛西此時訪問台灣)不是個好主意。」

面對國際輿論,與美、中、台的高度緊張,美國方面,白宮、美軍、國務院與國會眾議院持續以「維安機密」為由,拒絕說明裴洛西是否來台。在中國這方,來自中國政府的外交譴責與武裝恫嚇已鋪天蓋地,不僅中國外交部、解放軍高層將領,都公開威脅裴洛西的訪台必將遭致嚴厲後果,以《新華社》、《人民日報》與《環球時報》為首的官媒體系,更放話解放軍戰機不排除攔截、甚至暗示要擊落裴洛西的訪台專機。

7月28日,美國總統拜登終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展開對話,在長達2小時15分鐘的不公開對話中,拜習兩人雖然就台海局勢交換了意見,但雙方並沒有具體的互信進展,只留下一句中國官媒會後引述習近平對美的威嚇發言:「玩火必自焚。」
 
■中共為何如此憎惡裴洛西?
 
中國對裴洛西可能訪台的強烈表態,除了時機點外,一部分也與裴洛西過去30年來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有關。

現年82歲的裴洛西與中國共產黨的長年對抗,始自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在解放軍出動武力鎮壓學生運動後,當時還是國會菜鳥的裴洛西(1987年她47歲時才選上眾議員),不僅大力在國際斡旋,營救天安門學生們逃離中國,在1991年眾議院訪問團參訪北京時,裴洛西更與國會同僚在天安門廣場上公開拉出悼念六四「獻給為中國民主事業犧牲之烈士」的黑旗布條,當場遭到公安短暫控制行動而引發中美外交風波。

2003年,裴洛西當上國會眾議院的民主黨領袖後,對於中國人權問題的針砭更是力道加倍──裴洛西不僅長年與西藏流亡領袖達賴喇嘛會面交流,在2010年的劉曉波諾貝爾和平獎事件與2012年的陳光誠躲入美國大使館事件裡,裴洛西也都積極協助國際營救行動,並公開而強硬地譴責中國整肅維權人士與迫害人權的不義作為。

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始後,裴洛西不僅高調地邀訪並迎接黃之鋒等人前往美國國會聽證演說,亦大力協助《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與後續對港府各種制裁法案的通過。也因此,香港建制派媒體與中國官媒輿論,稱裴洛西為「港獨同路人」,抹黑她為煽動香港反中情緒的國際黑手之一。
 
■美國國內如何看待裴洛西訪台行程?
 
綜合美國主流媒體與政策辯論,多視裴洛西的台灣行程為「敏感時機的不必要冒險」。像是《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編輯台社論就直接主張:「裴洛西是該訪問台灣──但不應該是現在。」最先曝光裴洛西台灣行計畫的《金融時報》亦以社論批評:「裴洛西訪問台灣是思慮不周。」認為此舉除了激怒中國採取不理性行動外,並沒有給身為盟友的台灣帶來更實質有效且具體的任何安全保障。同一時間,報系立場相對保守的《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社論則諷刺裴洛西的台灣行,根本就是拜登團隊又一次失言引發的外交危機。

裴洛西的訪台也引發美國國際關係學界的迥異激辯。例如素來知台的台灣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7月28日就與印太戰略學者庫柏(Zack Cooper)共同投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表示:「裴洛西不該在此時訪問台灣。」

葛來儀與庫柏的投書強調,美國長期對台「戰略模糊」的設定,正因為拜登總統的一連串失言而淪為「戰略混亂」,「一個火花就可能將這種極不穩定的局勢點燃,引發一場升級為軍事衝突的危機──而裴洛西對台灣的訪問,可能就是這個火花。」

與之意見相對的,則是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的會長理查.哈斯(Richard Haass)──在投書《金融時報》的反對意見中,哈斯立場堅決地強調:所謂的第三次台海危機,很明顯是「中國政府一手製造的結果」。

哈斯主張,截至目前為止,台灣政府並沒有任何「具體台獨的事實與跡象」,美國也不厭其煩地反覆重申不支持台灣獨立。但在裴洛西訪台之前,中國對外的軍事威脅與對台施壓就已張牙舞爪、北京對眾議院議長的訪台行程只是反射性的借題發揮,並非裴洛西的訪問實際造成了任何關鍵性的戰略轉向與政治意義。

哈斯認為,裴洛西訪台會觸怒中國引發衝突,恐怕只是倒果為因,「美國應該結束戰略模糊,正面確認美國出手保衛台灣的準備與決心。」美國甚至應該藉此串連台灣與日本的協同防衛,並嚴肅與歐洲盟國討論相應的應變計畫,用清楚的紅線嚇阻中國走上俄國入侵烏克蘭的錯誤覆轍。
 
■ 裴洛西為什麼要來台灣?
 
《華爾街日報》分析認為,當華府對媒體提前洩漏裴洛西訪台計畫、並讓拜登脫口說出「軍方不樂見訪台」後,裴洛西的台灣行程就成為「不得不去的決定」──因為在中國文攻武嚇面前縮手,恐對印太盟邦釋出錯誤訊號,更何況美國國會兩黨大多支持裴洛西應該有自由訪問台灣的權利。
14 views14:44
打开/如何
2022-07-29 02:07:00 Hong Kong Watch
自由亞洲電台 —— 加拿大機構主辦研討會 冀增在加港人公民意識

//加拿大有慈善機構邀得現職國會議員助理擔住講者,為香港移民舉辦公民參與研討會,讓新到埗的港人了解加拿大的政治及選舉制度,吸引近二十名參與者以網上會議形式參與。

加拿大慈善機構家和社區服務中心周日(10日)舉辦公民參與研討會,邀請香港監察聯合創辦人及信託人Aileen Calverley及聯邦國會議員助理Katherine Leung出席,分享國會議員日常工作,及介紹香港監察的青年參與計劃,希望助新到埗港人了解加拿大的三級議會架構及選舉制度。

國會議助:港人移民政治參與較低

現職國會議員助理的Katherine Leung在研討會上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體會,她認為香港人在加拿大的政治參與相較其他族群少,她舉例烏克蘭在加拿大便有成熟的倡議團體,亦有實習計劃讓烏克蘭裔移民進入議會工作,亦可帶著民主知識回國貢獻;此外,西藏團體同樣有獲國會議員支持的實習計劃。

Katherine在研討會後接受本台訪問,她認為香港人直到近年才有所覺悟,是故政治參與較不成熟。

Katherine說:烏克蘭、西藏人受苦的比香港人醒覺的時間更長,烏克蘭的實習計劃由九十年代已經開始,西藏則應是由七十年代開始,所以香港人是慢了一步。

對於有參加活動的港人問及應如何平衡香港移民及加拿大人的身份,Katherine分享自己十年前由香港移居加拿大,最初只關注香港議題,但透過議員助理的工作心態有所轉化。她坦言在加拿大從政應該要以加拿大選民角度出發,顧及本地政策,但相信加拿大人追求民主自由、反極權的信念與香港一致。

Katherine說:我無論如何都是香港人,我在香港出生和長大,但若非加拿大給予機會,我是不可能為香港發聲,所以我很愛加拿大這個國家。現在我對加拿大本土問題都有相當的認識,包括社會、經濟問題。//

//團體為有志港青設實習計劃

香港監察Aileen Calverley亦在研討會中介紹即將推出的青年參與計劃,希望為有志參與加拿大政治的四十歲以下年輕人,提供教育及實習機會。她指香港監察稍後會公布報名詳情。

加拿大政府因應《港區國安法》後香港局勢惡化,推出救生艇計劃,放寬對港人的工作許可,及其後的移民申請。計劃在去年2月啟動,據統計,計劃推出一年已有約1.5萬人申請。//

Radio Free Asia Full Report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ca-forum-07142022090315.html?mibextid=dYiCQB&fs=e&s=cl

• Support Us •
https://donorbox.org/defend-hong-kong-s-freedoms

• Follow Us •
Twitter:https://twitter.com/hk_watch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hongkongwatchorg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hongkongwatchorg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HongKongWatch

#HongKongWatch #香港監察
20 views23:07
打开/如何
2022-07-27 17:12:50
31 views14:12
打开/如何
2022-07-27 17:12:29 【升旗易認指示健仔4人美領求助 指證倉務員為「判頭」】
【升旗易:原來領事館唔肯幫 出乎意料!!!】
【與東周爆料 放出健仔4人片段】

今日網台「升旗易得道」上載片段,並標明內容將同步於東周刊出版。片段中「升旗易得道」承認指示健仔4人到美國領事館求助,但發現美國領事館無法幫助4人離開香港,「原來領事館唔肯幫,我哋好失望,失望透頂,出乎意料」,但強調當日領事館內所發生的事「詳情都唔係咁清楚」。

另外又指證早前因協助4人匿藏的倉務員葉豪,是「判頭」,強調葉有收人工,所有單據由葉負責,曾收63萬多港元幫助4人。「升旗易得道」兩名主持懷疑葉豪「落格」,並且私下向其他人籌款。葉豪現在還押中,被拒絕保釋,被控一項妨礙司法公正罪。對於是否有內鬼一事,兩名主持強調自己已經「斬纜」多個月,但不排除葉豪及另一名余姓男子為了「踢甩四個人而篤佢哋出嚟」,人心太過險惡。

翻查「升旗易得道」以往片段,兩名主持曾經多次於網上呼籲欲投資塞浦路斯地產計畫的觀眾聯絡他們的秘書Sandy。而今日片段中兩名主持則強調Sandy並非他們的秘書,只是某段時間擔當秘書的角色,並稱「有理由相信」Sandy利用塞浦路斯地產私下籌錢。

形容4人被陳世德挾持勒索,兩名主持再不能與4人接觸,只可透過電話與4人通訊。之後才提出停止金錢資助,透過whatsapp錄音要求葉豪向4人父母要求支付生活費。自此失去聯絡,對4人近月的遭遇表示不知情,「已經斬咗纜」,「冇可能係咁嘅情況之下不斷交錢畀佢哋」。強調「我哋唔係佢屋企人吖嘛」,又指該錄音只是戲話,一時衝口而出,卻被人大做文章。懷疑中間人「落格」,不可能再交錢給予中間人。對於被網民指控生活奢華,居住十萬港元租金的豪宅,他們形容自己節衣縮食,孤寒自己,闊佬人哋,但想通後,對自己好啲,居住地方乃私人事務,與頻道無關。12月開始後無再提供金錢援助,「慳番好多錢」。

兩名主持自稱已經幫助到超過常人的水平,但為人為到底,所以於上船去越南前著4人自拍「最後遺言」,擔心他們出海後遇上不測。強調片段並非用於籌錢或申請政治庇護,只當將來如有意外用作留給他們父母之用。東周刊派出特約記者在英國訪問兩名主持,並於網上播出一段4人自拍的片段,又形容「升旗易得道」是一個被指是「食人血饅頭」集團。

就反自動當選行動中借用譚香文銀行戶口取得三百多萬一事,兩人強調該款項屬該頻道營運開支,並非籌款,而是網民給予的月費。


patreon 同pay床都開通左,高尺度話題/相集會係入面講
https://www.patreon.com/boomhead
上patreon 教學:


MeWe : https://mewe.com/p/boomhea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boomheadhk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boomheadhk
32 views14:12
打开/如何
2022-07-27 17:12:24
29 views14:12
打开/如何
2022-07-26 16:31:27 【升旗易認指示健仔4人美領求助 指證倉務員為「判頭」】
【升旗易:原來領事館唔肯幫 出乎意料!!!】
【與東周爆料 放出健仔4人片段】

今日網台「升旗易得道」上載片段,並標明內容將同步於東周刊出版。片段中「升旗易得道」承認指示健仔4人到美國領事館求助,但發現美國領事館無法幫助4人離開香港,「原來領事館唔肯幫,我哋好失望,失望透頂,出乎意料」,但強調當日領事館內所發生的事「詳情都唔係咁清楚」。

另外又指證早前因協助4人匿藏的倉務員葉豪,是「判頭」,強調葉有收人工,所有單據由葉負責,曾收63萬多港元幫助4人。「升旗易得道」兩名主持懷疑葉豪「落格」,並且私下向其他人籌款。葉豪現在還押中,被拒絕保釋,被控一項妨礙司法公正罪。對於是否有內鬼一事,兩名主持強調自己已經「斬纜」多個月,但不排除葉豪及另一名余姓男子為了「踢甩四個人而篤佢哋出嚟」,人心太過險惡。

翻查「升旗易得道」以往片段,兩名主持曾經多次於網上呼籲欲投資塞浦路斯地產計畫的觀眾聯絡他們的秘書Sandy。而今日片段中兩名主持則強調Sandy並非他們的秘書,只是某段時間擔當秘書的角色,並稱「有理由相信」Sandy利用塞浦路斯地產私下籌錢。

形容4人被陳世德挾持勒索,兩名主持再不能與4人接觸,只可透過電話與4人通訊。之後才提出停止金錢資助,透過whatsapp錄音要求葉豪向4人父母要求支付生活費。自此失去聯絡,對4人近月的遭遇表示不知情,「已經斬咗纜」,「冇可能係咁嘅情況之下不斷交錢畀佢哋」。強調「我哋唔係佢屋企人吖嘛」,又指該錄音只是戲話,一時衝口而出,卻被人大做文章。懷疑中間人「落格」,不可能再交錢給予中間人。對於被網民指控生活奢華,居住十萬港元租金的豪宅,他們形容自己節衣縮食,孤寒自己,闊佬人哋,但想通後,對自己好啲,居住地方乃私人事務,與頻道無關。12月開始後無再提供金錢援助,「慳番好多錢」。

兩名主持自稱已經幫助到超過常人的水平,但為人為到底,所以於上船去越南前著4人自拍「最後遺言」,擔心他們出海後遇上不測。強調片段並非用於籌錢或申請政治庇護,只當將來如有意外用作留給他們父母之用。東周刊派出特約記者在英國訪問兩名主持,並於網上播出一段4人自拍的片段,又形容「升旗易得道」是一個被指是「食人血饅頭」集團。

就反自動當選行動中借用譚香文銀行戶口取得三百多萬一事,兩人強調該款項屬該頻道營運開支,並非籌款,而是網民給予的月費。


patreon 同pay床都開通左,高尺度話題/相集會係入面講
https://www.patreon.com/boomhead
上patreon 教學:


MeWe : https://mewe.com/p/boomhea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boomheadhk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boomheadhk
36 views13:31
打开/如何
2022-07-23 02:28:11 「7.21絕對唔係兩批人打鬥,完全係單方面襲擊。」
「我呢單 case 就係話俾人聽,佢哋打人一早已經發生咗,襲擊係一早發生咗,唔係喺西鐵站上面先有兩班人打交。」
「我唔想 7.21 被淡忘,所以我過咗咁耐都仲會做訪問,開 post 同人講,用真名真樣、行出嚟講,就係話俾人聽,有發過件咁嘅事。」

7.21 在雞地被追打的傷者蘇先生

***

三年前的 7 月 21 日晚上約 10 時,蘇先生下班後途經元朗西鐵站對開的鳳攸北街、即俗稱的「雞地」,被數十白衣人追打,是 7.21 襲擊最早出現的傷者,他被藤條等抽打後傷痕纍纍的背部,成為了香港人永誌難忘的畫面。

「721 將一啲以往存在香港嘅問題,好似揭咗出嚟俾大家睇。」

三年過去,警方至今拘捕了 51 個白衣人,其中 7 個人被起訴後定罪,包括「飛天南」、鄧懷琛等,雖然警方聲稱全力追查,但對上一次有白衣人被捕,已經是去年九月的事,追打蘇先生的數十人,至今更未有一人落網,「呢一年警方已經無再聯絡過我。」

「3 年前,我無啦啦放工俾人打,嗰班人真係咁難拉?佢係做唔到定係唔做?」

而在過去三年,官方和建制陣營對於 7.21 的演繹,亦慢慢起變化,事發後一年,警察以涉嫌暴動,拘捕當日在西鐵站被打到頭破血流的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而家佢個講法係, 721 有兩班人,喺西鐵站打交。」

蘇先生覺得,這就是警方和官方,特別「冷處理」他遇襲個案的原因,因為他遇襲的地點不在西鐵站,亦比西鐵站襲擊早一小時發生,似乎是有意將他被打在 7.21 論述中排除出去,「就會令佢哋個論調成立,就係兩班人打交,兩邊都要拉人。」

「睇返片,其實打我嗰班,同西鐵站嗰班,有啲人重疊, 我呢單 case 就係話,佢哋打人一早已經發生咗。」

作為香港歷史一個重要轉折點的當事人之一,蘇先生表示他一直爭取的,是真相,「唔係求其拉幾個人就當交咗數」,他認為當日的襲擊明顯是有策劃、組織,但即使已有少量白衣人被法庭裁定有罪,襲擊的真相仍然不明不白,「佢哋咁啱百幾人,咁啱食完飯,咁啱出嚟吹水,咁啱都著白衫,咁啱喺個公園或者商場出面集合,無可能。」

但他亦明白,客觀現實是真相大白的希望愈來愈渺茫,一方面時間會沖淡一切,他自己因工作需要,幾乎每日都會途經自己被追打的雞地,心理陰影早已煙消雲散;另一方面,《蘋果》、《立場》、《眾》相繼倒閉,《港台》被整頓至體無完膚﹐7.21 三年,輿論的聲浪已經大幅消減,他和林婆婆是少數會公開談及當日遇襲的當事人,過去亦一直有親友出於關心,勸蘇先生「出少句聲」,「你做 100 個訪問,拎住個大聲公喺街講一百次,佢都唔會理你,呢個係無法否認嘅事實。」

然而,他仍然選擇繼續發聲,而且是具名見樣地接受訪問,「我淨係想話俾大家聽,有發過件咁嘅事,你聽又好唔聽又好都唔緊要,我都想對得住我自己。」

***

後記

與蘇先生的訪問,某日深夜在雞地,拍照到尾聲,有軍裝警員巡經,截查一名男子,記者和蘇先生沒有交流太多,但大家都有默契,立即完成拍攝,轉到另一個地方繼續訪問。

訪問到最後,蘇先生說,很多人說他很勇敢,但他只是作為一宗刑事案的受害人,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在正常的社會裡,這根本不需要勇氣,亦不應該擔心。

但這個社會,不正常。
13 views23:28
打开/如何
2022-07-23 02:28:07
13 views23:28
打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