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辟谣爱好者频道

电报频道的标志 fightdisinformation — 辟谣爱好者频道
电报频道的标志 fightdisinformation — 辟谣爱好者频道
通道地址: @fightdisinformation
类别: 没有类别
语言: 中国
用户: 7.52K
频道的描述

关于近期不实信息,待证实信息,有争议信息的调研分析汇总。希望保持公正,对信息新闻进行验证。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姐妹频道:https://t.me/twitter_translate
对高质量的Twitter內容進行翻譯,也请关注

Ratings & Reviews

4.50

2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1

4 stars

1

3 stars

0

2 stars

0

1 stars

0


最新信息 2

2022-05-30 11:43:07 #30May2022
#事实核查
#美国德州枪击

5 月 24 日,德克萨斯州乌瓦尔德市Robb小学发生大型枪击案。一名18岁青年进入学校,杀害了19 名儿童和两名教师。这是继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20名儿童和6名成人丧生)以来,美国最致命的学校枪击案。

事件发生以来,美国政客纷纷发表言论,也引爆了网络舆论。其中很多言论包含错误虚假信息:

关于犯案枪手

犯案人为18岁的Salvador Ramos(当场被击毙)是一名美国公民。

网传他是易装癖或跨性别者,此信息不实。来自Facebook和4Chan的图片均来源于Reddit论坛的一名跨性别女性。她发现自己的照片被盗用后反复在instagram澄清她并不是犯案枪手:https://instagram.com/nsfw_transgirlart?igshid=YmMyMTA2M2Y=

网传主流媒体ABC在报道此案中故意改变肤色让他看起来更像是白人,这也是不实信息。ABC报导并无对照片的加工https://twitter.com/ABC/status/1529209852995723266?s=20&t=uCDEKKLFENeFsarv1Tgkaw

美国枪击案统计

5月25日Chris Murphy议员在发言中称大部分事实枪击案的作案者都是18-9岁。根据华盛顿邮报从1999年以来对超过200件学校枪击案的统计:2/3的枪击案由18岁以下少年施行,年龄中位数为16岁。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graphics/2018/local/school-shootings-database/

将所有的大型枪击案都考虑在内,RAND的调查统计显示26%的作案者低于25岁。
https://www.rand.org/research/gun-policy/analysis/essays/mass-shootings.html

Ted Cruz称从过往经验中来看,避免枪击发生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在学校部署持枪保安。从现有披露事实以及过往发生的枪击案来看,很多枪击案都是在有持枪保安的校园发生的,这并未有效阻止枪击案的发生。

Marco Robio称这些大型枪击案的涉案枪械,“没有一支是在枪展或网络上购买的”。这是错误信息。例如1999年Columbine高中枪击案的犯案枪械就是在枪展中购买的。https://www.politifact.com/factchecks/2022/may/27/marco-rubio/fact-checking-rubio-claim-no-guns-used-mass-shooti/

5月26日,推特@MyCancerJourne3发推文称自己是枪击案死者家属,德州州长Greg Abbot试图通过向死者家庭提供钱财而买通他们支持更严格的控枪法案。这已被证明是完全虚假的。此账户持有人声称帐号被盗。https://www.snopes.com/news/2022/05/27/abbott-pay-family-uvalde/
832 views08:43
打开/如何
2022-05-27 21:10:04 #27May2022
#事实核查

网传天津大学学生因不满长期封校示威游行,其中有人喊出“打倒习近平的口号”。

由现有的视频可见,天津大学学生自主组织的示威中,呐喊口号是:“打倒形式主义”和“打倒官僚主义“,而没有“打倒习近平”。网传经过编辑的视频慢速以及反复播放也可明显听出口号为“打倒形式主义”而非“打倒习近平”。

总结:频道判断此信息为错误不实信息。

编辑后视频例:https://twitter.com/longshao1/status/1529834095286439936?s=21&t=WIiGi04RWF6nJtlgfW2IdA
208 views18:10
打开/如何
2022-05-26 01:30:32
#25May2022
#事实核查
#中国人权

今日,据人民网报道,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在同习近平的线上视频会晤中“钦佩”中国的成就,“赞赏”中国的重要作用。

随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出邮件对此报道进行了澄清。

巴切莱特的原文是:

“我一直致力于实现这次访问,这是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17年来首次访华。 对我来说,与中国政府直接接触是当务之急,以了解我们如何在中国、区域和全球的人权问题上进行合作,以实现发展、和平与安全,从而在中国境内外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权必须是核心。

中国在多边关系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以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许多挑战,包括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全球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不平等、气候变化等等。

因此,我期待就这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加强促进和保护所有人的人权、正义和法治。”

总结:巴切莱特的发言中并无肯定,钦佩,赞扬之意。是一份中规中矩的中性发言。人民网报道不实。

联合国官方视频链接:https://www.unmultimedia.org/avlibrary/asset/2879/2879037/
1.4K viewsedited  22:30
打开/如何
2022-05-24 20:38:12 #24May2022
#新疆

以下链接可下载全部泄露的新疆文件以及被关押者的照片名字等

https://www.xinjiangpolicefiles.org/key-documents/
559 viewsedited  17:38
打开/如何
2022-05-23 14:03:43 #22May2022

2021年5月22日,在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中,由于主办方失职和天气原因,21名参赛者不幸遇难。

在一周年之际,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惨剧以及逝者。

重新分享下频道去年的两个视频:

1. 和谐社会是如何建成的




2.是天灾还是人祸


1.7K views11:03
打开/如何
2022-05-21 01:03:01 #20May2022
#科普
#猴痘

五月初以来,世界很多国家均出现了“猴痘”感染病例。今日,中国央视也播报了此新闻,新华社也发表相应文章。此新闻令很多中国人深感不安,并又有阴谋论称是美国泄露的病毒。

什么是猴痘Monkey Box

猴痘是病毒引起的疾病,由猴痘病毒引发。主要在灵长类,啮齿类动物中传播,偶尔也會感染人类。与天花smallbox属同种病毒,因此对天花的免疫也对猴痘有部分效用。

感染猴痘病毒的症状有发烧,头痛,肌肉疼痛,咳嗽,并且眼帘,面部,躯干,生殖器等部位会出现类似天花的疱疹。疱疹结痂后会留下疤痕。同天花不同,约半数感染者会伴随淋巴结肿大(天花并无此症状)。

猴痘病征持续14至21天,感染者一般于4-6周会自然好转。根据病毒毒株的不同,在非洲此病毒的致死率为1%或10%。在世界各国发现的是更轻症的病毒。而且此病毒在非洲国家的致死率也是同医疗条件相关,在医疗更发达的地区,致死率会进一步降低。

猴痘的流行

感染猴痘者首先在非洲热带雨林潮湿地区发现。而且这并不是第一次在非洲之外发现猴痘,2003年美国曾爆发流行,共出现71名患者,而无人死亡。2018年,英国也发现猴痘患者。

同天花类似,猴痘主要感染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然而此次发现的病例中有很多成年男性(就医时生殖器出现疱疹),WHO正在调查性交传播的渠道。

传播途径

猴痘并非高传染性病毒。在人与人的社交中,需长期面对面接触感染者导致飞沫(讲话,咳嗽等)传播,或接触感染者的体液,例如脓包缠身的液体,才可能感染。因此医护人员、家人和其他与患者有密切接触机会的人,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会同新冠一样造成大流行么

猴痘同新冠一样都是病毒引起的疾病,然而确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猴痘病毒的传染率较低。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前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并需要一定时间的近距离接触或者直接接触体液才能感染。R0在1-2之间。据对现有感染病毒的研究发现,病毒并未产生明显变异而导致更强的传染性。

第二,猴痘并非新病毒,科学届对猴痘已有研究。针对天花的疫苗对猴痘的有效率为85%,但由于天花已几乎绝迹,针对天花病毒的现有接种率并不高。 2019年专门针对猴痘病毒的疫苗就已获批准,并且EMA欧洲医学会在2022年就批准注册了抗病毒药物对猴痘的治疗。

因此,虽然此次在更多国家发现猴痘病毒,民众并没有恐慌的必要。WHO正在对此病毒和现状进行研究亿确定其造成流行病的可能性。

对现有病例的追踪和更新可见: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CEBhao3rMe-qtCbAgJTn5ZKQMRFWeAeaiXFpBY3gbHE/edit?usp=sharing

参考:
-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onkeypox
- https://www.vox.com/platform/amp/science-and-health/2022/5/19/23126248/monkeypox-infections-covid-outbreak-smallpox
633 viewsedited  22:03
打开/如何
2022-05-19 01:04:44
#18May2022
#事实核查

中文媒体报道,为了对抗通胀,四分之一的英国人选择不吃饭饿肚子。

此报道引用的是权威社会调研机构IPSOS5月16日发表的最新民意调查。

其中问题之一是:“从今年初起,你是否由于生活成本上涨而曾经采取过一下的行为?请仅选择年初以来由于生活成本上涨而进行过的新行为。”

其中“skipped meals”(跳过某一餐),27%的调查答覆者选择曾经做过,13%的受访者考虑过。

4月份Food Foundation通过对YouGov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近14%的调查答覆者自己或者认识的人由于无法承受食品价格而选择减少每餐量或者减少用餐次数。

由于油气价格持续上升,劳工短缺,英镑下跌,和乌克兰战争等因素影响,英国的通货膨胀达到了9%,40年来最高的水平,也是G7中最高的。而绝大部分民众都认为现任政府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控制通胀。

结论:英国经济确实通胀严重,也有居民选择少食或减少用餐次数节省生活成本。但调查并不知是偶尔还是经常。此信息真实,但用词有夸大之嫌。

原报告:https://www.ipsos.com/sites/default/files/ct/news/documents/2022-05/ipsos-cost-of-living-poll-may-2022.pdf
659 viewsedited  22:04
打开/如何
2022-04-16 20:15:35 #分享

https://airtable.com/shrQw3CYR9N14a4iw/tblTv0f9KVySJACSN
3.5K views17:15
打开/如何
2022-04-14 19:20:28
#微博翻车现场

连续翻车第三日:
第一日-极端女权
第二日-美国人权赤字
第三日(正在进行)-新冠病毒与美国生物公司相关

趁网警还没上班,速速去围观,不要忘了截屏留存
5.7K views16:20
打开/如何
2022-04-09 02:56:26
#分享
4.5K views23:56
打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