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最近在看《我的天才女友》改编剧,第一季里 Elena 和 Nino 在意大 | hayami's blog|日常人间观察

最近在看《我的天才女友》改编剧,第一季里 Elena 和 Nino 在意大利的海边度假,镜头在沙滩和海浪里跳跃,再配上少年棕栗色的鬈发,让人有一刻看到了 Elio 和 Oliver。

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Call me by your name」这部电影,倒不是喜欢 BL 剧情或者贪恋男主美色,只是在电影里看到了一种「文学感」。

里维埃拉的夏天有小镇钢琴和少年悸动。喜欢这部电影里所有夏天的元素:被电线杆划出一道痕的蓝天、青草香里飞驰追逐的少年、还有溪水倒映出闪闪发亮的眼睛,Elio 在赤烈的阳光下摘下油桃,然后躺在床上对着它自慰时,我终于看到了原著里最精彩绝伦的那个隐喻:欲望闻起来就像夏日杏桃的幽香。

那些无意义、无所谓、无味无趣的话语,都是多少迫不及待、脱口而出又强咽下去、一句句对你的爱意,在夏天过去后,终于还是化成了孤夜里的一声叹息。就如豆瓣短评所说:当 Elio 坐在火炉前,一会儿落泪,一会儿又抿嘴笑了,仿佛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他把那个夏天又度过了一次,且此生还要度过很多次。

而在看《天才女友》时,似乎也捕捉到了一些相似的氛围。于是我想到了以前的一个问题:

当我们谈论影视拍得「很有文学性」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觉得这种气质在于营造了一种「基于现实又超于现实的疏离感」。比如现实里也会有大把同性恋谈恋爱,但影片塑造了一对青春美丽的少年,一个无所事事的夏天,湖水、弹琴、小镇,情感的细腻捕捉,慵懒的氛围衬托,加上恰到好处的音乐,就有一种虽然故事很稀疏平常,但有一种超于现实的虚幻和美感 。包括整个剧里最美的隐喻(桃子—>情欲) 也是基于现实却在现实之上的“文学感”。

但我觉得自己的回答不太好,其他朋友的回答比较惊艳:

网友A:
舍弃了影像较为直观的表达方式,更多的会用隐喻、留白之类文学上的表达手法我认为算是比较具备有文学性的。

网友B:
1. 文本本身的文学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剧的改编;
2. 大量用场景和空镜去渲染氛围,用背景音乐去传达演员之间想要的叙述和对话;
3. 一些有表述性的念白;
4. 在场景的选择上的距离感,就是那种用与现实具有疏离感的方式讲现实。

网友C:
镜头语言大于直接陈述,可以对比综艺来看,综艺节目的特点就是要做到让你只听声音也能明白发生了什么,「文学性」的作品是:如果你不盯着画面不看清楚每一句话,可能就会错过信息。

网友D:
情绪/心理驱动大于情节驱动。很多角色内心独白或者刻画人物情绪的镜头语言。角色时不时抽离场景审视反思。观众也有种跟着角色所思所想去进入故事而非关靠事件推动剧情。


我喜欢最后一个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