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三、工會復興運動?》   筆者:香港創建及工程人員總會 - 劉俊平 | 香港創建及工程人員總會 channel

《三、工會復興運動?》
 
筆者:香港創建及工程人員總會 - 劉俊平(嗚謝:眾編輯)

承上篇

除了政權的直接打壓令工會組織萎縮,筆者認為韓國、台灣及香港的工會錯失了跟從經濟轉型、職工勞動結構大幅度變動而改革的時機,亦沒有重構工會的定位和可塑性。傳統工會源於回應資本家剝削勞工,旨在團結工人協助改善薪酬及工作環境待遇,在工業革命後由於工業勞工密集而得到充分發展。然而,在工資上漲、產業鏈自動化及經濟結構轉型的情況下,密集勞動力的工廠式微,向低成本國家轉移,傳統工會失去了成長的契機,以致勢力大減。與此同時,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抬頭,部分勞工待遇得到正視和改善,令到勞工群眾失去參與工會運動的迫切性。另一方面,部份勞工階層轉型為服務業工人或技術性白領等等,令傳統的直接工業行動效果大減。以罷工為例,工人罷工對企業營運的影響越來越低,無法以企業停轉威脅資方讓步。
 
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催生了數十個以行業為基礎的新工會,以廣泛的「全民」工業行動作為起步點。但隨着反送中運動進入冷靜期,加上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的情況下,各工會亦必須面對及回應行業相關的勞工議題。香港經濟主要依賴貿易、物流、金融服務業及其他專業服務等等,根據統計數據,約有九成勞動人口從事服務性行業。在缺乏密集勞動力產業的經濟環境下,香港的職工會若然只蕭規曹隨,以傳統工廠式工會發展,必然事倍功半,難以吸引勞工參與,更遑論團結工人。香港的新工會必定需要以其他方法來吸引行業從業員參與工會復興,才能進一步團結工人參與工業及其他社會運動。
 
香港小康低稅率小資本家社會中,一直被資本家及商業主導,勞工權益一向不太被重視。在香港傳統工商環境下,資本家多數與工人直接對談,若出現勞資糾紛,多數情況下政府機構亦會從中介入。除了空服員、巴士、地盤及飲食等傳統勞動行業外,職工會的存在及角色一向從缺。新工會若要復興工會運動,必定需要先從行業間找尋自己的定位,重新確立工會作為企業和勞工之間的橋樑,讓企業和行業從業員認識工會的功能,並令工會重新成為勞工權益上的代言人。在香港的商業環境加上香港職工會條例的規範下,工會並沒有太大的權力,若新工會只像傳統工會一樣每天拉着工會的旗幟靜坐、罷工和抗議,必定無法成功建立與企業間的關係。有見及此,新職工會應先接觸學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或同意新工會理念的企業,建立與企業間的良好溝通渠道,讓本港的資本家習慣與確立新工會的存在,讓企業習慣新工會作為員工的代表,進而開始成為從業員與企業間的溝通管道。
同時新工會可先從教育會員關注日常被忽略的勞工權益,例如關注自身過多的超時工作,或不合理的勞工合約,從日常細小的勞工權益問題展示工會的功能,令工會會員及業界從業員明白若欲向僱主反映勞工問題,工會是一個良好的匿名平台,並從此選擇工會作渠道,改善自身勞工待遇。只有透過實際的行動和示範,香港的新工會才能在工會從缺的環境下,重新確立工會的角色,進而吸引行業從業員參與工會,增加工會在業內的代表性,達到團結工人參與工業及社會運動的目的。此外,新工會亦可以從其他軟性手法吸納會員以及團結行業從業員,筆者亦在第二篇《二、工會應該如何建立及深化香港公民社會網絡》 一文中略有提及。

#HKCEU#香港創建及工程人員總會 #工會不是萬能沒有工會萬萬不能
———————————————
Telegram Channel:
https://t.me/HKCEU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CEU/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HKCEU
Members-only Telegram:
https://t.me/HKCEU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