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 德國大幅增加國防預算 標誌其告別和平主義】 德國聯邦議會 | 🌎國際戰線頻道 HK International Front

【 德國大幅增加國防預算 標誌其告別和平主義】

德國聯邦議會週日召開特別會議討論烏克蘭局勢,會上總理蕭茲(Olaf Scholz)宣佈將2022年度國防預算額外增加1000億歐元,並於2024年前將國防預算增加至GDP 2%。連同早前副總理 Robert Habeck(綠黨)擱置北溪二號,德國政府近日基本上完全放棄二戰以來的外交政策。無論冷戰結束後一直奉行至今的「以商變政」(Wandel durch Handel),透過經貿關係改變威權政體;以致前總理布蘭特(Willy Brandt)所遺留的東方政策(Ostpolitik),均於今次一役遭全盤推翻。

其實前總理默克爾任內已經希望增加軍費、改革國防,奈何國內民意並不支持。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聯同盟友攻打伊拉克,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der)拒絕出兵。默克爾就以「施羅德不代表德國人」爲題投稿華盛頓郵報,批評施羅德。然而,2002年大選中,施羅德成功連任,當時評論就認爲默克爾支持參戰爲其敗選原因之一。最後,默克爾扭轉立場,當選後一直維持鴿派立場,改革國防的政綱無從落實,任內更取消了徵兵制。

默克爾本人以審慎聞名,在任十六年除了三一一事件後終止核電,少有改變立場。默克爾堅持的以商變政路線於其任期晚年已經過時,政府換屆以後,輿論已經認爲新政府會改變外交政策,至少不會如默克爾般堅持以商變政。當時大家都關心各政黨的對中立場,認爲德中關係變差會成爲德國外交轉向的轉捩點,怎料迫使德國改變外交路線的不是北京,而是俄羅斯。特別會議召開期間柏林有過十萬人上街表態支持烏克蘭,亦象徵德國民意轉變。

雖然迫使德國改變外交政策的並非北京,但今次對中共影響將會最爲深遠。德國願意負起更多國防責任,不單意味美國可以放心重返亞太,亦代表德國以至歐盟未來對中國施壓力度會更大。美國自奧巴馬時期就提出重返亞太,但礙於2014年克利米亞事件以及敘利亞內戰,一直未能專注亞洲地區。德法爲首的歐盟有意擴大歐盟外交層面的影響力,就容許美國政府專注印太事務。而其實馬克龍和默克爾一直希望推行2025歐盟軍隊計劃,障礙之一就是德國過於限制自己國防,現在障礙已經去除,可以預期德國(以及首次向第三國提供武器的歐盟)會於國際事務更活躍,而歐中關係自互相制裁和凍結歐中投資協議後一直惡劣,北京恐怕面臨更大壓力。

圖片來源:Hannibal Hanschke/Ge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