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跨性别男性在生育力议题往往受到指派女性身份与跨性别身份交叠的交 | 公民之声

跨性别男性在生育力议题往往受到指派女性身份与跨性别身份交叠的交叉(intersection)歧视。

在目前的医疗实践中,面向未成年与跨性别青少年的生育力保存措施很可能是一种“绥靖政策”——医疗提供者与跨性别青少年个体以接受生育力保存措施为代价,交换跨性别青少年的父母的更好的支持,尤其是当其父母担心“绝后”或“后悔”时。然而,在此过程中,医疗提供者往往忽视这样一个事实:相比于大多只需要自慰即可取精的跨性别女性,跨性别男性的生育保存措施(包括卵子冷冻、卵巢保留、卵巢冷冻在内,催熟、采集和保存卵子的过程是侵入性的)往往需要短暂的延迟激素治疗过程和有创外科手术,这对于跨性别男性是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创伤。甚至在促排卵过程中施加的“指派女性激素”及盆腔检查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必须经历月经周期,以及监测卵泡和取出卵子时必须进行的阴道程序也会使跨性别男性遭受不同程度的痛苦与性别不安。一项面对跨性别青少年的研究指出,[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508908/],在调查时,只有 27% 的跨性别男性愿意接受外科手术以保持其生育能力。只有 2% 的跨性别男性表示他们愿意使用子宫进行怀孕。医疗过程中,选择生育力保存的未成年跨性别男性更是远远少于跨性别女性,甚至接近于无。同时也将产生更大量的费用(包含外科手术成本与随后地解冻与植入过程,及存储成本)。因此,对于跨性别男性而言,医疗过程中过于轻佻地提出将生育力保存措施作为后备手段是一种对跨性别男性的潜在歧视。

另外,在法律与伦理实践中,跨性别男性往往也面对更多的阻碍与歧视。目前,在我国规定与医疗实践中,无配偶指派女性实行冷冻卵子与卵巢保存仍然受到较大的阻碍。因此,对于尚未修改身份证性别标记亦为结婚的的跨性别男性而言,在性别过渡前与国内冷冻卵子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即使已经成功达成生育力保存,在未来对配子的使用当中,也会面临对妊娠载体(即“孕母”,可怀孕的子宫提供者)与精子供体的匮乏。在目前的司法判例(全国首例同性伴侣争夺抚养权案件)中,司法倾向于将抚养权归由妊娠载体(即那位提供子宫的女性),这对于跨性别男性获得等同的生育与抚养权带来了潜在的困难。

尽管跨性别男性怀孕的风险并不高,跨性别男性相对于顺性别女性往往也更难获得避孕权。Light等人(2014)的研究发现未接受过性别肯定激素治疗的跨性别男性化受访中,有50%经历过意外怀孕(该数据远远小于中美大规模跨性别调研中愿意发生阴道纳入式性交的比例,暗示了其中大量的跨性别受访者遭遇了非自愿性关系。)。接受过性别肯定激素治疗的受访中,则有25%经历过意外怀孕。在另一项研究中,几位跨性别男性报告称曾寻求堕胎护理以来处理意外怀孕(Light et al,2018年)。这些数据表明,跨性别男性人群对孕前护理和避孕管理的需求未得到满足,且对于对文化响应式的、易于获取的怀孕和堕胎护理的需求也是如此。另外,大量跨性别男性也未受到睾酮治疗缺乏绝对的避孕效果的科普。一项访谈中指出,当跨性别男性以男性化外观出现于提供避孕管理的场所,往往会遭受到医疗提供人员的歧视、粗鲁对待、被拒绝护理和被视为“异类”。

即使这些社会层面的困难业已解决,跨性别男性由于指派女性的解剖结构将面对更多的困难、对许多人来说,怀孕期间所经历的孤立一直持续到为人父母,来访者为自己作为生物学父母的身份而挣扎。在睾酮替代治疗和胸廓男性化手术(即“平胸手术”)后,胸部喂养(chestfeeding,以更性别友善地替代breastfeeding母乳喂养)也是艰难的过程。一部分跨性别男性在胸部重建后无法泌乳,或当无法获得足够的母乳或乳头不再通畅时出现的疼痛性充血和乳腺炎。

因此,呼吁重视跨性别男性在生育力议题受到的指派女性身份与跨性别身份交叠的交叉(intersection)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