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台灣第一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 感染後六週內都要注意 總連 |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台灣第一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 感染後六週內都要注意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6tsqp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xoDW9l
Spotify
https://spoti.fi/3tjzTbH

1.台大醫院診治一名10歲男童,雖在4月底確診新冠輕症,2天就康復,但1個月後卻出現高燒、腹瀉、淋巴結腫大、血壓不穩、休克等症狀,被診斷為「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緊急送進加護病房,引起外界關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在記者會中,邀請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出席談「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及父母照顧確診孩童時應注意事項。

2.黃瑽寧說,「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是感染COVID-19後的一種免疫反應,與確診輕症或中重症無關,國外研究致死率約1%到2%,這是因為病毒雖已清除,卻罕見出現高度炎性反應及多器官系統損傷,發生年齡介於0到19歲,以6到12歲最多,大人也有可能,但比例很低。

3.MIS-C通常是染疫康復後2至6週發生,目前國外研究亞洲人感染較少,在感染Omicron變異株康復後的發生率,比感染Delta變異株更低,可下降至1/4;不過,若有接種1劑COVID-19疫苗,「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發生率可減少97%。

4.台灣青少年及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比例比國外高,粗估染疫康復之後引起「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的發生率約萬分之1,家長不必過度擔心,但仍應認識「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的各種症狀。

5.MIS-C會出現發燒3天以上,且發炎指數上升,並具有2項以上臨床症狀,包括:出疹、低血壓或休克、心肌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急性腸胃道症狀(腹瀉、嘔吐或腹痛)。

6.黃瑽寧也談到兒童確診後,約有2/3的人會發燒,平均發燒到攝氏39度,平均發燒時間在1.7天上下,很多家長會慌張並焦慮,建議應給孩子用退燒藥,補充水分避免脫水,並在退燒後觀察孩子活動力,若孩子精神回來了,會討抱、討東西吃就代表沒有問題,若使用退燒藥後仍不退燒,當燒到41度時就是警訊,代表腦炎的前症,應送醫治療。

到2022年2月的時點,日本MIS-C有報告的僅有8例。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969449/
前七位9~16歲,第八位4歲。沒提到預後,但日本兒科專家一月在厚勞省有報過,沒有一例MIS-C後死亡的。

日本在2021年發表的MIS-C治療共識
http://www.jpeds.or.jp/uploads/files/20210916_mis-c_c_s.pdf

美國CDC的MIS-C監測
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mis-national-surveillance
美國到2022.5.31前MIS-C總確診人數8,525。美國兒童確診分母抓13,366,135人的話,這樣發生率是這樣看是萬分之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