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6.22 N记早报 1. 郑州纪委发布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通报,但储户 | NGOCN

6.22 N记早报

1. 郑州纪委发布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通报,但储户质疑谁泄漏了个人信息

郑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微信公众号“清风郑州”发布部分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问题调查问责通报, 问责郑州市委政法、团市委、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等多名官员。据通报称,共有 1317 名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其中 446 人系入郑扫场所码被赋红码,871 人系未在郑但通过扫他人发送的郑州场所码被赋红码。

据第一财经报道,在本次事件中负主要领导责任的郑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社会管控指导部部长冯献彬,长期在郑州公安系统工作,原为郑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有储户质疑称,“我们之前也没跟郑州市打过交道,我的信息,都在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但郑州市有关部门是如何掌握他们的个人信息,并且精准地将健康码“红码”赋予给这些储户的呢?

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郑州公民谢女士准备参加某司法案件听证会时,在当地法院门口扫码登记后,健康码随即转成黄码,导致听证会延期。谢女士以此起诉河南省卫健委,要求法院确认卫健委对其健康码赋黄码的行为违法。

上述事件引发公众对健康码管理权限质疑。根据财新报道,健康码管理权限涉及防疫指挥部、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大数据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2021 年 1 月国务院出台的《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仅围绕赋码规则、数据保护等提出原则性要求,未具体规定其管理权限,不同城市有不同的赋码管理办法。据财新调查,河南省或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负责在技术层面赋码,但赋码人员信息由卫生、公安等部门提供,疫情防控指挥部拥有健康码管理权,负责“应用推广”。

另据微信公众号“法度 law”引述知情人士称,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近日已完成修改“健康码”相关管理规定的工作,以防止权力滥用。新版管理办法据称可望近期出台。

2. 警方通报唐山打人案件多名警务人员接受调查,但微博等仍禁言相关话题

人民日报引述河北省公安局关于唐山打人案件通报,称 9 名涉案人员已被全部抓获并已被正式批捕,两名在普通病房住院的受害者为“二级轻伤”,另两人为“轻微伤”。通报还提及正对多名警务人员展开调查,唐山公安局路北分局的副局长被免职。

但据BBC 中文网报道,微博已禁言超过一万个帐号,指责它们攻击司法体系、发布谣言或挑起两性之间的“对立”。

3. 中国政府正大规模收集公民个人信息

纽约时报调查团队通过分析超过十万份中国各地政府招标文件发现,中国正在大规模收集公民个人数据。公安部门正在建立世界最大的 DNA 数据库,并在人脸识别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收集民众的声纹。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各政府机构必须保留投标记录并将其公开,但实际上,这些文件分散在各种难以搜索的网页上,而且经常很快就会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被删除。本次调查的合作伙伴亚洲协会出版的电子杂志《中参馆》收集了这些招标文件。根据纽约时报的分析,中国政府的目标很明确:设计一个系统,使国家能最大限度地了解一个人的身份、活动和社会关系,最终有助于政府维持统治。

为达到这个目的,公安部门策略性地选择了地点,比如人们常出现的吃饭、旅游、购物和娱乐等场所,也包括住宅建筑、卡拉 OK 厅和酒店等私人空间安装面部识别摄像头,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人脸识别摄像头可以收集的数据量。在此基础上,公安部门也利用面部识别摄像头上的录音设备来收集民众声纹,据公安部门宣称声纹与人脸分析结合,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锁定犯罪嫌疑人。

除此以外,2017 年前后,新疆已建成 3000 万人规模的首个区域性虹膜数据库。到 2022 年,纽约时报通过分析招标文件发现,中国大陆 31 个省份和地区中,已至少有 25 个建立了大型男性 DNA 数据库。

除了此类人体生物特征数据库,公安也利用手机追踪设备技术收集用户信息。据纽时分析,目前中国大陆的 31 个省份和地区全都使用了该技术,他们有的被用来收集手机用户在中国热门社交媒体应用程序上的账号信息,有的则用于监测手机上安装的维吾词典程序等。一款已被公安采用,由中国最大的监控设备承包商之一旷视科技研发的产品显示,这款软件可以收集到一个人的多种数据,包括民众的行动、着装、车辆、移动设备信息和社会关系。纽时称,这款产品可以打造适合中国所有人的个人档案,而且未来也许各地执法人员都可以访问。


https://ngocn2.org/article/2022-06-22-zao-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