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哇賽!心理學

电报频道的标志 onyourpsy — 哇賽!心理學
电报频道的标志 onyourpsy — 哇賽!心理學
通道地址: @onyourpsy
类别: 没有类别
语言: 中国
用户: 1.58K
频道的描述

分享心理學的書、活動與其他現在還沒想到的

Ratings & Reviews

2.00

2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0

4 stars

0

3 stars

1

2 stars

0

1 stars

1


最新信息

2022-04-29 07:32:47 大家好,由於人手不足與經營方式的選擇,哇賽心理學決定不再更新這個TG社群,而改以line官方帳號的方式提供大家心理學資訊囉!這些時間謝謝你的支持。

歡迎你加入好友,我們不會濫發訊息請安心。每週固定發1-2則的新書/活動推薦訊息。若你希望收到的話,加入好友後請傳個訊息或貼圖給我們。

另我們也會固定更新貼文,也推薦你加好友後也追蹤哇賽心理學囉。每天用三分鐘,獲得一些心資訊。

請利用下方連結,將我們的帳號加入好友

https://lin.ee/PXAecZ3
1.2K views04:32
打开/如何
2022-03-07 09:11:44
自從創立哇賽心理學的平台以來,陸陸續續都會收到一些關於心理系和心理師相關的提問。

發現大家就算上網查了資料,還是不一定搞得清楚心理系畢業後有哪些出路?諮商和臨床的差異?

想說乾脆就來錄一集podcast,解開心理系的神秘面紗

歡迎分享給有更進一步想了解的人,或是爸媽想勸退孩子的也快給他聽

如果有正在水深火熱中的研究生,也歡迎來討拍阿~~~
------
哇賽療心室ep41|心理師是怎麼鍊成的?臨床諮商哪個好? (收聽放留言)
.
本集金句:
「各行各業都應該有各式各樣的人;這就是我,我為什麼不走出自己的路,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
「我那時候意識到,自己其實沒有那麼重要;而生命的歷程就是得經歷才會成長。」
.
「心理學就是研究人行為、認知和心靈的科學。」
.
本集綱要:
。心理學系與諮商輔導學系差在那?
。我適合讀心理系嗎?
。臨床心理跟諮商心理的不同(研究所)
。心理師職涯發展與待遇
。成為心理師的挫折與成長
.
主談:心理師Nana、楊曜瑗諮商心理師

APPLE PODCAST或電腦收聽
https://apple.co/3HOC2ki

其他平台收聽
https://bit.ly/3sL98gw
2.0K views06:11
打开/如何
2022-03-04 11:04:38
【哇賽系列講座】
各位哇賽心理學忠實支持的粉絲們,我們的線上系列講座來啦~
.
第一彈就由黃致豪律師來分享,他同時身為法律人、心理人和兩個孩子的爸爸,在教養之路上的經驗和想法。
.
這次的講座一樣會從知名影視作品切入,透過心理學研究、理論,還有兒少法令的觀點,來分享親子關係與教養的技法。
.
非常推薦給每次聽完法客心法系列覺得不過癮的人 如果每次都有想要更多討論、想再深入一點感覺,那你絕對不能錯過啦~
.
-----
.
主題:親子關係與教養觀念、心態及技巧|司法心理學觀點
主講人:黃致豪律師 
時間:03月19日(六)早上10:30—11:50
地點:ZOOM 線上會議(全世界都可以一起參加)
費用:NT$250 (國內外線上刷卡皆可)
適合對象:父母、教職人員、哇賽聽眾、對司法心理學感興趣

哇賽Podcast聽眾享課程優惠,輸入【psypodcast0302】折50元!

◆ 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

報名走這邊 https://onyourpsy.com/product/220319-course/
1.3K views08:04
打开/如何
2022-02-23 03:29:41 博客來今日六六折好書

關於好好陪伴、建立關係這件事,有很簡潔的說明以及進行原則,特別推薦給有孩子的人。

摘錄幾位專家的推薦序
--
看到這本書,內在感覺溫暖又有希望。……也許,他連結了他曾經接受過的,「他相信我辦得到」,把這份相信也傳遞給讀者,交由各位以各自的創意,實現這本書的精髓要義。──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這是一本幫助父母打破藩籬,並且重新建造一條簡單、易懂的親子溝通捷徑之書。……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父母輕輕牽起自己的手,陪自己走一段成長的路。──李儀婷(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

我很感謝,展誥寫出了這本書,讓世上更多的大人,知道如何貼近孩子的內在,而願意採取溫柔的姿態和語言對待孩子。同時,也在閱讀中看見自己成長過程中,那些沒被理解的苦,而有機會重新溫暖地傾聽自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https://bit.ly/3p8zK95
1.1K views00:29
打开/如何
2022-02-21 02:18:52
大家喜愛的戴老師又來了!!
.
這集節目也是來聊聊發生在日本的真人真事。
.
犯罪人在犯案前將自己預計何時行凶、地點、人數及方法,甚至連行兇後會去哪裡自首與之後的審判都規劃好,親筆寫好後送給國會與首相。
.
儘管如此,悲劇還是發生了。
.
究竟犯罪人背後的心理動機和歷程是什麼?
日本社會如何看待和處理這樣的事件?
台灣又能有哪些借鏡和思考呢?
.
犯罪不思議 ep10|預告殺人還要政府給錢讓他整形移民,在想什麼?
.
主談:蔡宇哲、戴伸峰
.
提醒 內容還是有提及一些犯罪思想與手法,我們謹慎歸類於Explicit等級 收聽時身邊有未成年孩童,請斟酌喔!!
.
本圖所使用的照片由鏡好聽拍攝提供

apple podcast或電腦收聽:
https://apple.co/3gW6Vs5

其他平台收聽:
https://bit.ly/3LJdIDv
956 views23:18
打开/如何
2022-02-16 12:34:51
大家應該都知道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也可以理解對心理健康有幫助。
.
不過呢,通常的想像都是"長期運動"才會有效,偏偏養成運動習慣卻又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
不過呢,腦科學研究其實發現,運動只要一次!就可以讓大腦更靈活哦,包含注意力與記憶,甚至高階的認知功能像是創造力與決策,都可以有明顯的提昇!
.
運動一次,就像是吃了無敵星星,大腦可以POWER UP一段時間啊
.
來進一步聽張育愷教授聊聊,怎麼樣的運動可以健腦又健心!
-----
哇賽心觀點ep45|單次運動就讓你大腦更靈活!
.
本集重點:
「單次運動無論是做的當下,或者是結束後的一段時間,都對大腦認知功能表現有明顯的助益。」
「單次運動因為可以促進大腦血流量,因此在一段時間內都可以讓腦子變靈活。」
「健腦的運動建議是中到中高強度、持續20-30分鐘。」
「長期運動增加的是大腦組織的量,因此效益是更大的。」
「武術運動常同時包含心肺適能、肌力、肌耐力、敏捷、協調、柔軟度、爆發力...等項目,是種全方位的運動形式。」
「武術還包含文化、冥想靜心的面向。對練是一種動態式的靜心練習」

主談:蔡宇哲、張育愷講座教授

apple podcast或電腦收聽:
https://apple.co/352sjZG

其他平台收聽:
https://bit.ly/3rRux7h
879 views09:34
打开/如何
2022-02-16 09:38:17 今日博客來六六折的書:《人慈》
聽到很多人推但我還沒看。大家可以參考看看,提供一些人的推薦語參考
--
善惡的評價並非絕對,文化與環境對人類的行為也影響深遠。在均富的社會中,合作與溝通的動機就會明顯增加。心理學家們研究同理心與病態人格,常可以看到某些心理功能的缺乏,跟我們以為的惡行關係密切——相反來說,當心理功能完好,依附發展也都順遂,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就會變得更自然。願我們藉著這本書,能看見自己與他人的良善,並且尋求理解與共好。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這本書會改變你對人性的看法,這種改變會讓你和你接觸的人們一起成為更好的人。這說法聽起來相當「魔幻勵志」,但書裡提供了值得參考的科學依據:在現代文明社會人類時常作惡,這不代表我們本性如此,只是我們的心理機制和行為傾向並不是為了在現代文明社會當個好人而演化的。知道了這些事情,我們更能掌握自己,了解別人,改變彼此,好好過日子。
——朱家安/哲學作家


https://bit.ly/3sEKKfk
784 views06:38
打开/如何
2022-02-11 04:25:26 今日博客來六六折好書
這本我有買但還沒看完(是說好多書都沒看完啊)
摘錄一些名家的推薦給大家參考
--
要做出合理判斷,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一本診斷情緒偏見、部落思維並且給出實用解決方案的書,我希望自己十年前就讀過。——朱家安│作家、哲學雞蛋糕腦闆

《零盲點思維》是本精巧好讀的書。它不用理論堆砌「思考如何正確」,而是用適切的比喻融合理論精神,陪伴讀者認識自己的「想法」從何而來?情緒或外在因素怎麼讓人「自欺欺人」?當我們察覺這些影響,我們會更有機會理解並面對現實,並長出行動與改變的力量。──陳沛穎(臺中獨立書店 引書店店長)

「你究竟是想找出答案,還是只想捍衛你的立場和你所相信的?」本書提醒我們要有偵察兵的思維,保持對知識與智慧追求的謙卑(intellectual humility),這都是新時代人才很重要的能力,因為學習力與工具、資訊都相差不大時,心態就是競爭力的關鍵。——黃昭瑛(KKday 營銷長)

https://bit.ly/3rHBYhu
1.0K views01:25
打开/如何
2022-02-02 06:39:16
以前在想:如果可以認識一個跟自己有相似經歷,但卻有距離的朋友,那應該是個完美的傾訴對象。

因為相似,會自然想親近,覺得他很能夠同理自己,說出內心黑暗或困苦的部分他都能懂;
因為陌生有距離,生活圈不重疊,不用擔心講了什麼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可以盡情訴說。

看了《蜘蛛人》無家日後就知道,哇~~遇到多元宇宙的另一個自己,就是這種感覺吧,極為相似又很有距離的朋友。

如果遇到多元宇宙的另一個你,會是什麼感覺呢?

如果他是個完美的傾訴對象,那也可以是很棒的心理治療/諮商者嗎?

那可不一定。

信任可傾訴只是個前提,並不確保一定可以有成效, 心理治療並不只是聊聊天感覺療癒開心而已。

--
《蜘蛛人》三代同堂適合做心理治療?|哇賽一起聊ep12

Apple podcast收聽
https://apple.co/3uk9Nqv

其他平台收聽:
https://bit.ly/35MFUFf
1.1K views03:39
打开/如何
2022-01-16 12:07:30
「憂鬱症」就像「心的感冒」,不知不覺地侵襲而來,剝奪了我們的歡笑與活力。雖然無法完全控制要不要感冒,但透過學習更多因應與照顧技巧,可以幫助我們練習慢慢找回心的免疫力,走過憂鬱症的期間。
.
這一集和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聊了許多大眾對於憂鬱症的迷思,深入淺出的傳遞正確的基本認識,也希望能透過認識在尋找適合的自己照顧方式時,會更踏實和安心。
-----
#哇賽心觀點 ep43| 溫柔擁抱憂鬱,破解大腦省電模式
.
本集重點:
「憂鬱不是敵人,只是一個偶而出現的負向情緒,所以我們要找到一個和平共處的方法。」

「憂鬱狀態就像是進入安全模式,大腦會用最省電的方式運作,因此思考容易過度簡化。」

「憂鬱的人就很像頭上有一朵烏雲,別人都是晴天但只有我淋雨。」

「陪伴憂鬱的人並不是一定要給什麼建議,或許只需要陪著淋一下雨,不用急著要他改變狀態。」
apple podcast收聽:
https://apple.co/3qv6wSL
其他平台收聽:
https://bit.ly/3qw7Dlh
1.1K views09:07
打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