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金庸小说可以把有相同经历的角色分类来看,比如“妖女”当中分两类, | 平等性

金庸小说可以把有相同经历的角色分类来看,比如“妖女”当中分两类,一是得不到爱的妖女,二是得到爱的妖女。后者如殷素素,黄蓉,赵敏,在得到爱情之后,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自主权,仅跟随男性角色的剧情;而前者,比如李莫愁、裘千尺、康敏,则变成心理变态的狠毒女性,以报社为主要人生目的。

然后再把“失贞女子”作为一个分类,如按照封建社会对女子失贞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列,甚至能看出结局的好坏。失贞女在金庸宇宙不会太好的下场,但是康敏、马春花、包惜弱、叶二娘,程度是不同的。小龙女也不是这个坐标上的例外。失贞女要有一番赎罪,比如包惜弱,而小龙女在绝情谷就是她的赎罪。

相比女性角色要因为失贞受到惩罚,段正淳这类浪子因为一个“不知叶二娘但准备认”的行为,就能以“风流而不下流”受到认可。这正是《厌女》当中所谓的男女双重标准。

金庸的妖女,只是女主的倒影,是岸上的奥菲莉亚和水中的奥菲莉亚。

郭芙并不是金庸女性的例外,她为了丈夫向杨过屈膝,反映的正是“婚姻驯服妖女”的主题。

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标准来看,金庸女性明显被排除在侠义范围之外。在面对家国选择时,作为伴侣的黄蓉与阿朱都有逃避遁世倾向,黄蓉死战襄阳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从夫。而同样是背叛自己的国家与民族,赵敏与杨康的遭遇完全不同。

金庸小说里的女性,其行为的原动力有且仅有爱情一项。赵敏想搞事业遭遇爱情然后放弃事业,周芷若失去爱情所以捡起事业。得到爱的妖女变成贤妻良母,得不到爱的妖女变成魔头,女性的命运取决于爱情对她的反馈,但是男性的命运则不被爱情所阻挠。这是金庸对女性角色的父权意识。

金庸对于男性角色的父权意识则体现在男性角色对father figure 的态度上,它的分野是生父和养父。生父对于儿子(注意仅限儿子)有绝对权威,哪怕对儿女毫无养育的过程。

慕容复和萧峰面对自己生父的偏执与过激时,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愚孝。前者父亲毕竟有过教育,然而萧峰对于一个素未谋面的生父,瞬间表现出了极大的信任以及全然的接受。他对“报亲仇”的执着,在“血亲之仇”和“养亲之仇”上有相当大的区别。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