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Yachen's Channel

电报频道的标志 yachme — Yachen's Channel Y
电报频道的标志 yachme — Yachen's Channel
通道地址: @yachme
类别: 没有类别
语言: 中国
用户: 4.60K

Ratings & Reviews

3.50

2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0

4 stars

1

3 stars

1

2 stars

0

1 stars

0


最新信息 2

2021-05-04 11:45:47 关于比特币的话题,最终不可避免地都会转向,比特币是会继续发展甚至取代现有法币,还是泡沫破裂一地鸡毛。

来看看这两个预测:

Alternate Reality A: 2030 年,在巴黎的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后,各国政府对比特币在犯罪活动中的滥用终于忍无可忍,与 G20 峰会上达成一致,将数字货币的使用与交易正式列为严重的非法活动,要求所有数字货币服务商在 5 年内逐步关停服务。一夜间数字货币价格一落千丈,变得一文不值。人们幡然悔悟为什么会相信如此虚无缥缈的东西具有价值,比特币成为人类历史上继荷兰郁金香后,最大的金融泡沫。

Alternate Reality B: 2030 年,由于美联储的一系列骚操作,美元信誉已事实上破产,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几乎所有国家无一幸免,人们疯狂的将各种法币兑换为比特币。从此开始,牙买加体系破裂,比特币正式成为全世界的基础货币,人类迈入数字货币体系时代。

我认为这两个替代现实的发生概率差不了太多,有太多的未知因素和事件会影响比特币的结果,所以现在对比特币的未来预测并没有什么意义。
5.5K views08:45
打开/如何
2021-05-04 09:34:50 我对比特币(包括其他各种加密货币)一直持有好奇和谨慎的态度,比特币的地位变化太快了,短短十年就从 geek 的玩具成长为了最流行的「货币」之一。这使得任何对比特币的评论都会很危险,仅需几年后回看之前的言论就会觉得幼稚可笑。

不过倒也不应为此因噎废食,前几日看到芒格老爷子评价「比特币是恶心且违背了人类文明利益的产品」(‘disgusting and contrary to interests of civilization’),其中违背人类文明利益这句话,很好的总结了我对比特币认识中的矛盾。

1. 比特币的使用和存储,都是极度需要专业知识的。我本身作为计算机安全相关从业者,在这件事上都颇费脑筋,当你想将一笔不算小的资产转化为加密货币时,一定会极度紧张,因为真的可能一个错误操作就让你大半辈子的奋斗直接灰飞烟灭。
2. 绝大部分比特币使用者,其实都用的是交易所(如 Coinbase 和币安)的中心钱包,比特币最吸引人的特性之一就是去中心化。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家抛弃了由政府背书的大中心,而转向由这些小公司背书的小中心,这件事相当的滑稽和讽刺。
3. 比特币另一个招牌亮点是夺回了铸币权,虽然确实存在一些小国家信用破产导致国民财富大幅贬值的案例,但是对于一个正常的国家,通过量化宽松刺激市场保证市场信心,已经成为了一个必备工具。当下次类似于 COVID-19 这样的灾难来临时,如果政府失去了这项能力,无法调控市场导致经济崩溃,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多的危机。除非,市场能够自发的保证信心,以集体利益为优先考虑,但历史告诉我们不可能。
4. 目前的比特币市场是真正的弱肉强食,每天既有人在比特币上一夜暴富,也有人因杠杆爆仓瞬间归零,这种极端的、没有实体交易所对应的财富转移,很明显不是一个正常健康的货币市场应有的状态。虽然这个问题源于人性的贪婪,但是比特币无法抑制这种人性缺陷。

综上所述,可知比特币货币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应该是一个对加密货币技术和金融知识的充分了解的理性人,且在面对危机时也能够保持信心而非追逐个人利益。这是对整体社会文明的一个极高要求。

然而比特币所解决的核心问题,却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如果文明已经发展到如此的高度,人类只需相信彼此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又何必浪费这么多能源去支撑加密货币?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比特币的矛盾和割裂,从人类整体上看,他确实是背了人类文明利益和发展的产物。但是,也许这也正是人性所带领我们发展的方向吧。
5.1K viewsedited  06:34
打开/如何
2021-04-23 07:45:31 聪明和智慧

一直以来我只是模糊的认识到,「聪明」和「智慧」这描述的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特征,聪明的人很多,而有智慧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但是我却一直没能归纳出两者间更明确的区分。

今天偶然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比喻解释:当描述一个人「聪明」的时候,更多指的是他的硬件运算速度很快,即思维敏捷。而当描述一个人有「智慧」时,则是对其所运行的代码的赞美。徒有强大的运算力,没有合适的软件,是一种暴殄天物。而优异的代码也需要配得上的硬件支持才能大放异彩。
5.3K viewsedited  04:45
打开/如何
2021-03-22 08:15:32 上周是国际睡眠日,明显能感受到今年来人们对睡眠的重视程度在大幅提高,上次推荐《Why We Sleep》(《我们为什么要睡觉?》)后,我又阅读了关于睡眠领域的另一本著名书籍:《SLEEP:Redefine Your Rest,for Success in Work,Sport and Life》(《睡眠革命》)

两本书中有部分内容是几乎一致的,但是前者偏重于理论和实验数据的讲解,后者更倾向于实践指导。我把部分在上一本书中没有提到的信息进行了摘录:

1. 书中给出了作者自己创立的 R90 睡眠法,简单说就是固定起床时间,入睡时间应该是该时期往前的 4-6 个 90 分钟周期,具体需要多少个周期因人而异,但是如果已经错过了一个整数倍入睡时间(包含失眠),不妨直接跳过一个完整的周期再入睡。
2. 侧卧是最理想的睡姿,可以减少打鼾和呼吸暂停的可能性。准确的说是像婴儿般的蜷缩睡姿。
3. 理想的日间小睡时间是 1-3 点。30 分钟以内为宜,一旦时间过长进入深度睡眠,会使得醒来后产生睡眠惰性。如果有喝咖啡的习惯,可以在午睡前喝咖啡,咖啡因生效时间约为 20 分钟,正好在午睡快结束时起效。
4. 如果时间不允许,即使是闭上眼休息 10-20 分钟的放空也是很有益的。
5. 如果前一日休息不足,5-7 点也是可以插入一小段修复性睡眠的时间。但同样不宜超过 30 分钟,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书中还有很多知识,如关于寝具选择的优先级等。

不过令我好奇的是,两本书中都避开了一个话题:过长的睡眠会怎样,《Why We Sleep》中有一句简短的可能相关描述是「We are now forced to wonder whether there are any biological functions that do not benefit by a good night’s sleep. So far, the results of thousands of studies insist that no, there aren’t.」后文的各种实验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有关过度睡眠的研究。

所以一些人对此提出了批评,并找出了相应的研究,研究指出寿命和睡眠的时间的关系是 V 字型,超过 8 小时睡眠的人寿命反而会缩短。但是这些研究只是指出了关联性而非因果关系,是因为睡多了导致健康问题,还是因为有疾病导致睡眠延长我们不得而知。

但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过长的睡眠确实会导致疲倦、头疼、昏昏欲睡,由于合适的睡眠时长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到底睡多久适合自己,大家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进行确定。
7.1K views05:15
打开/如何
2021-03-07 16:34:12 我将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总结于此,依然建议各位阅读全书,其中的每个观点都是有对应的实验和数据所支持的,只有完整的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记下这些知识,不然很可能转头就忘了。

1. 每天 8 小时的睡眠对于所有人都是必要的,包括老年人。缺乏足够睡眠对身体和心理都有伤害。只有极少(万分之一?)的人只需要6-7小时睡眠。提倡短睡眠、认为睡眠是懒惰的表现的说法,是一种傲慢的错觉。
2. 白天所接触到信息、学习的内容存储于海马体中,是一个临时的存储,在睡眠中会被进行筛选、组织和转移到永久存储——皮层中,同时去掉不必要的记忆。如果持续不睡觉继续学习,要么学不进去,要么覆盖今天的其他内容。
3. 只有进入到皮层中的信息才能算是理解了。不仅是知识,「肌肉记忆」等技巧也同样是这样。书中具体的案例是一位钢琴家经常出现本来无法流利弹奏的节奏,在睡一觉后就自然掌握了。(书中还有更多实验也对此进行了证实。)
4. 如果睡眠被干扰,那么这个转换过程就会变得低效,可以说是白学了。
5. 酒精、安眠药等化学物质会改变睡眠的节奏,这种睡眠会丧失很多原有的功效,一个实验中指出饮酒后睡眠,第二天测试中比起对照组成绩低了 50%。
6. 不仅仅是在学习后当晚干扰睡眠会导致转化效率下降,仅对第二天进行干扰也观察到了 40% 的成绩下降。
7. 长期缺乏睡眠会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率,降低免疫系统的功效。如果在打疫苗的当天未保证充足的睡眠,产生的抗体可能降低 50%。
8. 短期缺乏睡眠会导致情绪变得容易极端化,而长期缺乏睡眠和各种精神疾病有双向关系。
9. 梦是有作用的,可以抚平情绪,梦可以将记忆片段中所带有的情绪与记忆分离,使得回忆到这些糟糕记忆时,不再会体验到那种糟糕的情绪。且只有梦的内容和记忆相关时才能产生效果。PTSD 患者就是这个过程出现了异常。
10. 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创造力密切相关,可能原因是这个阶段大脑暂时抑制了部分理智,使得思维更容易放飞。
11. 每个人都有直接的睡眠节奏,有的人适合晚睡晚起,有的人适合早睡早起,由基因决定,强行违背生理规律会损伤身体。
12. 幼年甚至青少年时期的睡眠至关重要,是脑部生长的重要时机,年少时睡眠异常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如自闭症。
13. 孕妇饮酒后酒精会干扰胎儿的睡眠,也会严重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
14. 睡眠由睡眠压力和昼夜周期两个因素引发,睡眠压力在清醒时不断累积(腺苷),睡觉时被清除。
15. 昼夜周期由生物钟控制,人的生物钟自有周期大概是24小时15分钟,靠光线调节生物钟与大自然对时,所以有电灯以后大幅推迟了人类的睡眠时间。为了能产生合适的睡意,应开启电子设备的 Night Shift 功能,减少晚间接触到的蓝光。
7.2K viewsedited  13:34
打开/如何
2021-03-07 08:25:30 汇集了睡眠相关的前沿研究结果的著作《Why We Sleep》简体中文版终于上架了。https://u.jd.com/ua8iQUF (链接带返利,我主要是想看看有多少人真的会去下单)
我认为其中内容的重要性完全值得加入基础教育,读完了后才知道睡眠对于生物的重要性,每日充足的 8 小时的睡眠比生活中几乎所有事都重要,所有「见过凌晨几点的xxx」的鸡汤全都是毒药。
5.5K viewsedited  05:25
打开/如何
2021-03-05 15:35:09 人工智能

一个有意思的衍生问题是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近年的美剧《Person on Interest》、《Westworld》、《neXt》都有在讲述,当一个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诞生时的恐怖性,人工智能可以拥有神一般的力量。

然而我认为这些剧本依然大幅低估了人工智能潜在的力量,人类的科学进步发展至今,靠的就只是不断的从繁芜丛杂的事实中找寻正确的规律并应用。如果机器获得了可以像一个人那样去思考的能力,他的思维能力可以靠堆算力提高,且他能够访问到巨量的数据,那么这个人工智能将能很快获得超远整个人类的知识。如果他是敌意的,能轻松的使用各种还完全不被人类所知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等知识轻松毁灭人类社会。

(《neXt》很难看,不推荐)
4.5K views12:35
打开/如何
2021-03-04 15:58:06 我将我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https://yach.me/2021/03/04/desire-matrix/

暂定名为《渴望矩阵》,目前还只是一个草稿,其实大体上是一个框架,其中每个论点都还可以继续讨论,会在未来会慢慢进行完善,说不定以后有机会可以单独出版 。
5.3K viewsedited  12:58
打开/如何
2021-02-26 16:16:39 最近投资市场风云变幻,想聊一下关于股票市场的基本问题:股价是什么?股价是由什么决定的?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股市是股票的交易市场,是以金钱去和他人交换股票的地方,大家所看到股价,只是上一次该股票成交的价格而已。

第二个问题,其实决定股价的根本因素只有一点:供需关系,当想卖出股票的人(和量)多与想买入的人时,为了能够成交,卖方就会调低自己卖单的价格,导致成交价走低。当想买入的人多于想卖出的人时,为了能够成交,买方就会调高自己买单的价格,导致成交价走高。

一切影响股价的因素和理论,都是靠影响供需关系对股价产生影响。供需关系是一切股市理论的根基。

举几个例子:
1. 突然出现了某公司的利好消息,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预知到这件事,该消息大幅利好该公司的发展,于是很多人想要购入该公司的股票,导致股价上涨。
2. 出现了某公司的利好消息,但是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猜测到该消息早晚会出,所以并没有产生新的买入力量,股价基本不变。(一般称作消息已被 price in)
3. 公司发布财报后,很亮眼但是依然不及预期,而该股票的持有者大都已了解先前的预测,由于并没有达到预期于是不再想持有该股票,导致股价下跌。
4. $GME 逼空事件中,由于空方需要购入大量正股去平掉空头,而很多持股者就是不卖,直接导致了股价大幅上涨。

这是关于股市的一个基本规律,也是众多股市理论中难得的真正真理之一。但我发现似乎很多入市已久的老股民其实根本没思考过这些问题。

着眼于供需关系进行投资,是我自己践行的一个投资方式。具体来说,是寻找市场中所存在的信息偏差,即目前市场中存在的大多数人的偏见或盲点,且需要能预知,这种偏见或盲点在未来可以得到消除,在消除的过程中,即会产生买方力量,推高股价。

具体来说:
1. 去年 5 月买入了蔚来($NIO),其中一个理由就是,目前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对国产电动车的认知是有巨大偏差的,认为还是在 PPT 造车、是在骗补贴,而事实上现在中国电动车的产品体验已经是国际领先水平,蔚来的服务质量甚至高于顶级豪华车品牌。(是否能有足够的利润率是另一个问题,这里只讨论社会认知偏差)
2. $GME 事件爆发的最高潮前夕,该事件还大多只是被金融爱好者知道,而由于这次事件的刺激性,很多非金融媒体也开始报道,我预测距离大部分一般人也都听说这件事并参与买一点,还有 1-2 天的时间,于是短线操作入场一天后立刻出场,赚取了 130% 的收益。(本金非常小,因为这属于有赌博性质的投机交易了,这里只是分享下交易逻辑)
5.8K viewsedited  13:16
打开/如何
2021-02-01 06:48:21 我在这个频道已经发布了很多内容,不知道各位读者是否有发现,我发布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在研究「规律」,更准确的说,是底层的规律。

这里的规律也可以说是逻辑、原理,本质是一样的东西,即我们的世界具有齐一性。齐一性也称为齐一律,这个概念由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穆勒所提出,一个简单的表述是:在同样的前提条件下,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确定的,随机性根本不存在。

齐一性原理是先验的,无法证明其正确性,但是齐一性原理是一切逻辑思维(归纳推理)的根本,否认齐一性即否认逻辑思维的正确性,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会使得两个人的对话鸡同鸭讲,如果对方不认可逻辑的正确性,那么其对话只能是感情层面的共情和冲突。

很多社会、政治、经济现象非常复杂,是由多重规律叠加后的结果,我所感兴趣的事情,便是思考与发现这些现象中,其最本质和基础的规律。这些规律才是占据主导地位、恒久不变的原理,以这些逻辑为参考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

但是什么样的抉择才是正确的抉择,则是另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可以说是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人的欲望。

(关于以上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我有一个非常详细的思考过程,这里先抛出部分结果,还在进一步打磨)
5.4K views03:48
打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