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航海王股價躺平後又復活?貨櫃三雄還能買?別管本益比、快算本淨 | 商業周刊

【航海王股價躺平後又復活?貨櫃三雄還能買?別管本益比、快算本淨比】

9月24日台股開高走高,運輸類股指數漲逾3%,外資23日大買的貨櫃三雄,拉出約半根漲停,內外資同買的長榮,股價更一度來到135.5元,漲幅6.2%。

儘管達飛等大型貨櫃航商才表示凍漲運價,但因塞港、節慶備貨、庫存回補等需求,讓運價維持高檔,市場預期恐將持續至明年第一季。法人更看好國內三大航商長榮、陽明、萬海今年獲利可望季季走高。

「航海王」自7月中股價雪崩後進入盤整,如今跌深反彈,長線還能投資嗎?分析師表示,得看「續航力」這3個字。

要觀察航運股的續航力,不能只看營收、EPS等財務數字,還得懂如何用「本淨比」(股價除以每股淨值)來預估股價。本淨比是機構法人用於評價航運股的重要指標,替代評價其他產業時常用的「本益比」。

如何運用本淨比估股價?舉例來說,滙豐銀行最新報告預估到明年底,長榮的每股淨值會由目前34元上升至55.03元(編按:公司盈餘會進入淨值,故淨值會隨獲利而成長);報告認為,高運價會持續到明年農曆年後,故給予3.4倍的本淨比,和現在3.7倍的水準相差不遠。

為何不能用本益比來評價航運股?一名本土大型金控的分析師解釋,貨櫃或散裝航運業的服務標準化、同質性高,不像科技業可以靠技術來建立競爭優勢,所以航商的獲利表現,很容易隨景氣枯榮,而「一起大好、一起大壞」。

一名大型投顧分析師認為,從本淨比橫向比較的角度來看,即使貨櫃三雄7月中從高峰墜落,短線股價仍有偏高疑慮。

至於長線又要怎麼看呢?滙豐銀行喊買長榮,給出185元的目標價;但美銀證券對其目標價竟只有89元,市場多空分歧,莫衷一是。

本刊訪問多名分析師,皆建議投資人除了看「本淨比」,未來仍須緊盯「關鍵三時點」⋯

詳見全文:https://pse.is/3phh4b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