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蘋果一紙公告打亂台商布局:我們離開中國到印度,沒想到遇上減碳 | 商業周刊

【蘋果一紙公告打亂台商布局:我們離開中國到印度,沒想到遇上減碳「大魔王」⋯】

蘋果最新的公告:2030年,所有供應鏈都要能做到碳中和 。一段簡單的文字,已讓台灣供應商大地震。

10年內,海嘯確定將襲往台灣,而一份商周近期針對企業主的調查,竟有8.5%的企業認為碳趨勢增加營運成本太高,正在思考結束公司營運。

問題,到底有多複雜?我們前往iPhone新的生產大本營印度,卻發現台商在當地面臨更大的減碳挑戰…

如緯創為了協助蘋果做供應鏈分流,賣了昆山組裝iPhone的產線給立訊,轉而大力布局印度;富士康在為蘋果服務的專屬工廠外,繼續擴建新廠,和碩的印度廠也將在今年底前開出產能。

然而,大家好不容易克服各國文化、政策的問題,在印度建好廠,最近卻發現:印度的減碳成本,是沒想到的大魔王。

原來,印度因燃煤發電占總發電曾超過8成,是全球第3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每用一度電的碳排放量,超過0.7公斤,比台灣與中國都高。光是用電,印度製造的企業,碳排放量就先天不良,企業得花更多成本,才能做到碳中和。

「他們最早去設廠時也沒有聽說蘋果要碳中和啊,工廠來不及改,衝擊很大,在印度製造的效率已經不好了,根本還沒賺錢,又要再加額外成本上去,」一位專門協助企業導入ESG的顧問業者說,現在大家都很煩惱。

「我要在印度做到百分百再生能源,難度是高的,跟這國家的發電組合有很大關係。」正在印度興建兩座新工廠的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也說。

排碳高,無法靠自身節能解決,又買不到綠電,等於要跟未來的訂單說再見。

廠區規模夠大的企業,只好在印度自己的工廠裡,建好建滿太陽能系統,自己的用電自己發。「究竟2030年,印度市場是否能提供我們所需要的百分之百綠電?有沒有綠電憑證?憑證能不能拿出來交易?又能不能被國際承認?」周志宏說,這都是接下來思考印度製造要面對的新問題。

大家不僅得重新思考印度製造,對台灣製造也得重新想像⋯

詳見全文:https://pse.is/3ntnln

iPhone零碳生存戰》149萬中小企業必備求生指南:
https://bwnet.pse.is/3pnw9d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