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銀髮後援】老友記探監師陪家人探手足:「何以要把苦難帶給年輕人 | -18區聯合群組-聯合頻道

【銀髮後援】老友記探監師陪家人探手足:「何以要把苦難帶給年輕人?」

//譚婆婆(化名)在一次集會遇上幾位「老友記」:「大家聊起來,知道他們有到法庭聽審,又會去荔枝角(收押所)探『手足』。」她想到自己也參與不了街上抗爭,就試著到法庭聽審:「審前覆核會比較上心,特別留意某幾位大狀的表現,聽聽他們怎樣說。」

後來聽多了,她漸漸掌握流程:「審完,是還押,抑或可以保釋?亦開始留意有無家人來陪(聽審)『細路』,還是只得朋友?」她又從家人的衣著打扮,推估被告的家庭環境、教育水平之類:「不少『細路』的家長,根本無心理準備(子女被捕),感覺他們『懵查查』,不知該怎辦。」

遇著即時還押的,譚婆婆就主動上前,跟他們的家長談起來,告訴他們翌日的程序:「要預備物資,譬如洗頭水、沐浴液、内衣褲、牙膏牙刷、毛巾等,可以到哪裏先取一份。」她說所有帶進收押所的物品,無論其品牌以至容量、尺碼等,都須跟足規定。

雖然大部份個案都有社工跟進,但拘捕及檢控的人數,與日俱增,個別社工跟進的個案隨時過百,譚婆婆試著主動協助瑣碎事:「有個『細路』得20歲,判40個月,不知道哪位社工跟進,宣判後,馬上捉住他姐姐跟她說程序。」由於家姐要上班,抽不到時間探訪,她就連同義工去探:「第一次探,『細路』哭得厲害,第二次再去,情緒稍好了,會交帶入面『手足』照顧他,也會問他的需要。」他姐姐忙工作,譚婆婆還是「積極」給她電話:「問她哪天有時間探,會否上訴,也要徵詢律師意見,判刑上訴,刑期可增可減,值博率是否高,這些都要考慮。」

譚婆婆陪著家人探訪,知道無論是判囚的,或是家屬,同樣痛苦。「有時眼見探訪,每月就只兩次,每次得半小時,當然希望家人搶電話(隔著玻璃只靠電話傳話),但有時家人才說了10分鐘,就已經無話,我就補上,搶著說些話。」她說探訪次數和時間都要用盡,因為關在內的手足:「情緒要有出口,他們有的絕食、自殺,也有男女朋友面臨分手,特別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譚婆婆一班老友記組成一隊「探監師」,哪位手足無人探訪,就安排探監師去探,但盼與他們建立信任:「想成為『探監師』,最重要是可以付出的時間,一星期一次?不能夠來一兩次,第三次有事又說不來。」沒有時間探訪,她說當寫信師也有其意義:「還押的手足,朝早完成探訪,一天下來就很無聊,聽收音機、看書畫畫、拉筋,甚麼都只在狹小的床上做。」收到信寫著「我哋會陪住你」,讓他們知道外面還有人在守護自己:「這種支持是很重要的。」 //

全文:《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