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覺民共濟

电报频道的标志 hongkongbridgeuk — 覺民共濟
电报频道的标志 hongkongbridgeuk — 覺民共濟
通道地址: @hongkongbridgeuk
类别: 没有类别
语言: 中国
用户: 2.01K
频道的描述

啟發自王陽明的「覺民行道」,任何人可具備貴族的德行氣節和覺悟,相忍為國,遵從禮教,解放狹隘觀念,實踐「智仁勇」。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bridge

Ratings & Reviews

2.33

3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0

4 stars

1

3 stars

0

2 stars

1

1 stars

1


最新信息 7

2022-07-23 10:33:26 科學理論是短暫(科學理論=/=科學),傳統有其智慧,因爲經得起時間考驗。近代華人最大的敗筆是信錯共產主義,其次是民族主義,一個極左,一個極右。整天引入次等的舶來品,拋棄自己的好東西,放棄華夏的天下。瀨野後只會嘴咒自己的老祖宗,「吃人的禮教」,國破山河也不在,然後淪爲西方資本家的血汗工廠和垃圾場。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校區神經科學家萊斯內(Sylvain Lesné),2006年在頂尖期刊《自然》上發表有關阿茲海默症的論文,直指患者大腦中出現的β澱粉樣蛋白是致病的主因,此後的研究發展多關注在如何消除β澱粉樣蛋白,但如今另一頂尖期刊《科學》踢爆萊斯內論文的大量圖片可能造假,若確實如此,那麼學界對於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方向等於是被誤導了16年之久。//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000907
469 viewsFabrico, edited  07:33
打开/如何
2022-07-23 01:27:36 人之將走,其言也善,即將在九月離任的首相約翰遜總結任內的政績,提到「工黨和深層國家或會密謀將推翻脫歐」,風格越來越似特朗普,可惜給深層國家拉落台後才承認其存在,有點too little too late。

如果你用笛卡爾的實證主義,深層國家是陰謀論,約翰遜只是瘋言瘋語,那很好,下面不用再看。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皆有人證物證給你factcheck,等多一千年也不會知道真相。有名你叫「深層國家」,當然埋在深層,Bill Gates或羅富齊不會亮上電視,好像 Dr Evil,開記者會表明「我是邪惡勢力,計劃統治全球」。這關乎到你「信不信」,例如你信不信有鬼神、信不信人性本善、信不信世界不是如此簡單。

根據牛津字典,信的定義是「不經明顯證據或調查而同意的真理」,信是經過每個人的成長、修養、經驗和學問的特有理解,如果對歷史稍有認識,再加點哲學訓練,不難看出政府分表層和內幕,股票也有內幕交易,政府沒有內幕才怪。利益縱橫交錯,政商學關係千絲萬縷,擁有唯一合法暴力權和稅收權的政府,自然是每個野心家爭奪的對象,以為你有票投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政府都是爲你好,未免太天真。相反,如果不信深層國家,甘願當韭菜,無知也是一種幸福。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1025507/Boris-Johnson-claims-Labour-deep-state-seek-reverse-Brexit-hes-gone.html
505 viewsFabrico, 22:27
打开/如何
2022-07-22 21:31:38 今次到筆者的母校「揚名立威」,有大學建議博士生應考慮應徵執生果之類的農務兼職工作,即現代版上山下鄉,幫補家計,應對日益嚴重的通脹。不少從事科學及可再生發展研究的博士生大感不滿,認為他們是「未來的醫學研究和建議政府解決氣候變化的顧問」,叫他們執生果是非常侮辱。

大家請看看,這就是所謂的象牙塔「專家」的嘴臉,平時道貌岸然,大愛平等侃侃而談,原來心目中有根深蒂固的階級主義,他們口說職業無分貴賤,關注基層生活,心底裡卻認為農務是下等人的工作,要他們放下身段調理農務,上山下鄉,便擊中他們的自尊心要害,高呼冒犯,怒不可遏。

學術界有句笑話,如果學科叫「XX研究」,而不是醫學、工程、會計等有一個既有的專業名銜,那有可能你不是從事正統的學科。不論在下是否博士生,如果所讀的學科不能滿足市場,例如什麼「電子遊戲研究」或「性別研究」,要淪落到從事農務工作,或多或少該意識到自己被學店「搵老襯」,最好應該考慮轉行,而不是抱怨社會叫他們做「冒犯性」的工作。實際上,一個健康的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精英,戰後政府濫發大學學位,一來減低帳面上的失業率,二來增加大學收入,即所謂的學店,開設無聊兼無用的學科,鼓勵年輕人逃避現實,花半生時間和積蓄讀五六個「水泡科」碩士學位,永遠在學界打滾。除非家底豐厚,他們最終也要面對現實,而現實就是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知識分子」,在職場上頻頻碰著釘。

雇主看的是市場需求,而不是幾多博士名銜,擁有幾個不相干學位的畢業生,處境和零工作經驗的中學畢業生不遑多讓。越多學位其實是一種負累,不少博士生自視過高,受過高等教育,不屑從事低技術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心想明明自己努力讀書成為萬人景仰的美美美國哈佛大學和英國劍劍劍橋大學博士,卻得不到社會的認同,便搞得自己鬱鬱寡歡,終日憤世嫉俗。好彩的可以加入政府,成為左膠議題的顧問,即是那些平時叫人增加多少LGBT或少數族裔員工、減排清零的「專家」,其餘的就是左膠政黨或非政府組織的打手,即是每逢什麼反歧視、環保堵路抗議都老是常出現的職業示威者。歸根究底,各種職業的收入高低主要取決於市場需求,即使有幸能入政府成為氣候專家,假如經濟衰退或遇上戰爭,例如歐洲因俄烏戰爭回歸煤炭和核電,放棄減碳清零,這些發達國家才出現的花瓶職業亦自然會消失。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2022/07/20/struggling-phd-students-advised-take-extra-work-fruit-picking/#Echobox=1658349347
67 viewsFabrico, edited  18:31
打开/如何
2022-07-21 21:33:24 港澳台地區新聞所謂的「國際視野」,其實只是BBC或CNN的記者視野,某些獵奇新聞或會取材《每日郵報》,但絕不會轉載它的疫情真相。西方大外宣談什麼,便跟著鸚鵡學舌,照單全收,一字不漏翻譯這些政治宣傳(propaganda)。好明顯,如果傳媒連續幾日煽情式「報導」某單一議題,請注意,你可能在看政治宣傳,而不是新聞。

英國前兩天的確熱得救命,汗流接背,但入夜而後回復清涼,太陽照常升起。好心港澳台的人關心自己的社會好過,那邊氣溫一直徘徊超過30度,持續好幾個月,還會口罩貼臉,相信比身處在英國的40度更難受。在英國,起碼我知道星期三過後已經沒事,生活正常,但你們知道政府幾時取消口罩令嗎?好意思關心什麼「英國只有1%的家庭有冷氣」? 說得一副有冷氣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又無端扯上什麼氣候變化問題。如果關心地球,就不應該鼓勵人使用耗電,影響周遭環境的冷氣機,因為當一開機,自己「梳乎」(舒服),但同時熱氣噴到你的鄰居臉上,本來吹來的自然涼風給鄰居一搞變成暖氣,雪中送炭變雪中送屎,然後我又用冷氣抗衡,惡性循環下,整個社區便會齊齊開冷氣。

我雖然經常批評環保左膠,不代表我不環保,我在香港生活時不會開冷氣,要天天忍受著鄰居冷氣機吹來的熱風,即使到現在也印象深刻。所以如果筆者參政,可不會投票給我,因為筆者第一個議題或許是禁止使用冷氣,一解「心頭之恨」。

(最尾純屬左膠上身)

https://www.facebook.com/1646675415580324/posts/pfbid07ULcr2bM2kYs7h7Rzybqz67pyAk1UKzZmXzmucrKGBXFH4HwLYUcW7Pxy1K8Aofhl/?d=n
175 viewsFabrico, edited  18:33
打开/如何
2022-07-21 18:09:47
「熱浪」一過,大師兄終於返嚟
49 viewsFabrico, 15:09
打开/如何
2022-07-20 22:02:49
真理部出手了,無端 fat check 筆者分享的meme圖,嚴肅指正使用深紅色設計的氣象圖不是來嚇人,而是幫助色盲人士,而且氣象局在今年有時亦會使用舊有設計,所以嘛...真理只有一個:「你錯了」!

好吧,既然要幫助色盲人士,真理部也承認了舊有設計仍在使用,為何氣象局不完全放棄舊有設計?前後兩點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嗎?其次,是不是嚇人是每個人的主觀感覺,沒有固定答案,不能查證,正如有人喜歡饅頭,有人討厭,不能一口咬定「饅頭真香!」這個說法是錯,即使真理部的員工討厭饅頭。 視覺上,深紅色的確代表危險勿近、禁止、注意等信息,例如紅燈代表要停車,紅色用作警告嚴重天氣。自然界亦有類似的機制,例如原本溫純,獨居的草蜢,因基因突變,「苯乙腈」(PAN)會轉化為劇毒「氰化氫」(HCN),由原本的草綠色變成鮮豔的黃色或深紅色的蝗蟲,警告飛鳥等天敵不可接近。故此,「有充份理由懷疑,氣象局這樣做有意製造恐慌」,這樣說收貨嗎?

真理部令人想起層壓式傳銷員,你越是說「這絕不是層壓式銷售」,我就越懷疑你根本在層壓式銷售。旨在嬉笑怒罵,稍為諷刺「氣候變化專家」都會激怒了嚴肅進步的真理部,間接解答了主流媒體為何這兩天一直煞有介事「紀錄以來最熱的一日」,連「紀錄以來最致命的病毒」都可以暫時擱在一邊,可見氣候議題繼19病將成為下一個大重啟長期cap水項目。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bridge/photos/a.101012822127158/389560479939056/
52 viewsFabrico, edited  19:02
打开/如何
2022-07-19 12:57:58 根據磚家發現,原來病毒都好怕熱,超過35度會請病假,返屋企唔出來咬人,等明天天氣轉涼再出來。
237 viewsFabrico, 09:57
打开/如何
2022-07-19 10:48:12 氣候變化一在直發生,重點是人爲或自然的週期變化。地球已知有45到46億年歷史,週期性變化大約每十萬年一次,每隔一千年亦有小型的氣候變化。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發生在西元9至14世紀的「中世紀溫暖時期」氣溫比現時更熱,1300年來一次小冰河時期,到1900年後世界再次變暖,不過仍未超過中世紀最熱的記錄。洩露的聯合國報告顯示,過去15年世界平均氣溫沒有上升,不少跟主旋律「唱反調」的科學家被滅聲,如果氣候變化議題被拉倒,什麼「減碳清零」、消滅農地的大重啓cap水項目便沒辦法進行。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uknews/1426744/Middle-Ages-were-warmer-than-today-say-scientists.html
275 viewsFabrico, edited  07:48
打开/如何
2022-07-18 23:01:17
NHS「袁國勇化」,連汽車業界都撈埋,指出酷熱天氣會令救護車起火,謊稱在醫院外排隊時車輛會「積聚氧氣」。撒謊不緊要,但好歹撒得有點邏輯好嗎?加了重稅還在撒這麼低級的謊言,一點也不專業,毫不尊重納稅人。不說原來英國的救護車有特別構造,巴士、的士、私家車、甚至在外國更熱的救護車可以如常運作,但只有NHS的救護車最容易出問題,物似主人形,經常亂作藉口借故不上班,不知到冬天又會搬出什麼理由?可能冬天的救護車會結冰,或氣候原因減少救護車出勤?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716071835/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1019683/Britain-enjoys-sun-gets-hot-Temperatures-hit-80F-hitting-86F-tomorrow.html
37 viewsFabrico, edited  20:01
打开/如何
2022-07-18 16:12:10
這其實和鳩戴口罩/打針一樣,孤獨的原子個體尋找群眾,找共同話題解悶。可惜連本土英國人都不賣賬的「世紀最熱天氣」,你來自香港,沒理由要學本地人,呻吟著一年只有兩天的40度天氣。何妨這裡不似香港,英國的夏天不悶熱,往往夾雜著涼快。除非屋頂也包著錫紙,只有窗戶包著反射不了太多陽光,恐怕事主想象自己成晚餐,想炮製一頓焗爐烤香草三文魚(該是兩隻烤香草貓)。剛來英國,就將自己搞成真正的 tin foil head,鄰居見了,以為「又來多一個來自香港的傻嗨」 ,實屬英國不幸。要記住自己是外來人,任你如何戴十個口罩、玩跳樓,什麼個人行為藝術在香港搞沒所謂,但唔該唔好來英國搞好嗎?搞砸了全香港人形象很好玩嗎?
381 viewsFabrico, edited  13:12
打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