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明明有實價登錄2.0,為什麼屋主開價還是越來越貴?】 「子房哥 | 商業周刊

【明明有實價登錄2.0,為什麼屋主開價還是越來越貴?】

「子房哥,明明都實價登錄2.0了,為什麼最近屋主開價還是越來越貴?」近期有換屋需求,已經看過不下二十間房的學弟K,對於近期一波房地產漲勢很不以為然。但眼見好多出價想買的房子卻就這樣擦身而過了,垂頭喪氣來找我喝咖啡。

「房地產實價登錄2.0,解決的是資訊不透明問題,不是讓價格統一。」我喝了一口咖啡,慢條斯理的說:「因為房屋是一種非標準化商品。」

商品銷售,有標準化商品及非標準化商品兩種。像我們熟知的3C或團購商品就是標準化商品,例如大家長期關注的iPhone,除了官網上的價格,還有經銷商、平行輸入商、Costco通路等不同價格,疫情前還有人藉匯率變化遠赴日本、香港買,總有辦法買到更便宜,但內容規格標準相同的東西。

而且只要是正廠品,原廠規格性能、全球保固規定都一樣,所以才會出現更多比價網站、App,讓消費者針對這些標準化商品,去發掘最合適的購買管道。

但房屋就是非標準化的商品了。即使是相同建案社區的住宅,樓層不同,格局不同,景觀不同,單價就可能有差異。相關價格變因還有裝修程度不同,設備維護狀況不同等等,而且即使賣方屋主認為,他花了百萬裝潢,就應該反應在房價上,但如果買方不喜歡他的裝潢,即使接手也是拆除,這些裝修的價值在買方眼中就是零。

甚至有些集合住宅因為鄰居的「不友善程度」,也出現不同的價格。因此每筆房地產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狀況,那對賣方來說,隔壁實價登錄賣多少成交,他就一定要比照這個單價賣嗎?其實未必。

既然沒有一戶房屋是標準化商品,那實價登錄2.0詳細揭露至門牌後,對於買方來說又有什麼好處呢?我認為關鍵在於資訊越多,越容易找到交易的平衡點⋯

詳見全文:https://pse.is/3njkvl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