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浮光掠影

电报频道的标志 inbox_all — 浮光掠影
电报频道的标志 inbox_all — 浮光掠影
通道地址: @inbox_all
类别: 博客 , 没有类别
语言: 中国
用户: 984
频道的描述

- 阅读 📖 思辨💡记录 ✍️ 分享 🍻 -
- 有趣 🎈 有用 🎁 启发思考的 💭 -
ALL (☞゚ヮ゚)☞ INBOX

Ratings & Reviews

3.67

3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2

4 stars

0

3 stars

0

2 stars

0

1 stars

1


最新信息 8

2022-01-12 12:13:12
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

按月活排名

Facebook
YouTube
WhatsApp
Messenger
Instagram
WeChat
Kuaishou
TikTok
Telegram
Qzone
333 views09:13
打开/如何
2022-01-12 12:00:17
2021 年的顶级独角兽

截至 2021 年 12 月,有 35 家估值超过 100 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其中美国 16 家、中国 10 家,合计占比超过 75%,字节跳动估值 1400 亿美元成为最有价值的创业公司,大疆、小红书、商汤、卫龙亦榜上有名。
216 views09:00
打开/如何
2022-01-11 09:29:54 手头在看汉学家高罗佩的《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发现豆瓣上的这篇考据,甚是有趣。

古代的女子会裸睡吗
135 views06:29
打开/如何
2022-01-10 15:15:05 不吃早饭对身体到底有什么影响?

你也听说过这样的话吧:「早饭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不吃早饭会变得更胖」「不吃早饭等于慢性自杀」「不吃早饭的人会得胆结石」……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发现,这一切并非如此简单和绝对。

早餐神话的诞生

现在的你可能很难想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其实都没吃严格意义上的「早饭」。

周秦到两汉时期,普通人一般只吃两顿饭,第一顿在 10 点到 11 点之间,第二顿在下午 3 点到 5 点之间。

这种吃法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农耕社会的需要,一方面也是因为生活不富裕,只有帝王将相才能一日三餐或者四餐。

随着学校和工厂标准作息时间的推进,我们需要按照标准的时间表进食,补充能量。当整个社会的运行都依照着某种时间表的时候,三餐也就应运而生。

可以这么说,规律的三餐是为了「吃饱肚子好干活」设计出来的,也是在当下人们生活节奏里最健康的选择。

而早餐神话的诞生,更像是一场资本与商业的合谋。

1897 年,美国最早的早餐麦片品牌 Grape Nuts 创立。为了让产品被迅速推销出去,广告开始不遗余力地夸大早饭对人体的重要性。

他们宣传早餐麦片能够防病治病。

早餐麦片被推崇成为对大脑和神经健康有重要好处。

他们为早餐神话提供的最有影响力的一则广告则是:不吃早饭会变胖,吃早饭能减肥。

然而,如果翻看当时早餐麦片公司引用的文献资料,很容易就可以发现,这些大型商业资本把科学当成了一场游戏。他们通过赞助研究经费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操控了研究成果,为夸大早餐的健康神话添砖加瓦。

如果我们尽力拨开资本疑云,重新看待那些关于早饭的传言,不吃早饭,到底会怎样影响我们的健康?

不吃早饭到底有没有害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定义的是,到底什么是早饭?

就像是几点睡算熬夜一样,几点吃算早饭也很难有一个标准的时间。

妈妈的定义里是早上八点,你的定义可能是睡醒了再说。从众多关于早饭的研究上看,定义是:一天中的第一餐,或者醒来后 2 小时摄入的,大概占日常所需 20%~30% 的一餐。

也就是说,你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八点钟吃下去的叫做早饭。

周末吃得晚,睡得晚,早上十点起床,十一点多吃的也可以叫做早饭。

但是,如果你只是起来之后吃了一片饼干,喝了一杯咖啡,能量摄入远远不够标准,严格来说,这样还是没吃早饭。

为了不产生歧义,让我们重新定义一下问法:起床后 2 小时内不吃饭会怎样?

答:如果你只是偶尔不吃,真的不用担心,最坏的结果可能也就是饿。

不吃早饭不是什么慢性自杀。早饭吃的不够,确实会产生血糖的变化、注意力减缓,但这些都能够通过赶紧吃点东西缓解,偶尔少吃一顿,并不会有什么可怕后果。

很多不吃早饭的重大危害研究,还属于观察研究阶段。也就是说,不是有吃早饭习惯的人更容易控制体重,更加健康,而是吃早饭的人往往也有规律饮食和作息的生活习惯。

然而,长期不吃早饭依然不值得推荐。只是其中更大的问题也许不在早饭,而在三餐的规律性。

早餐背后的真理:吃饭要规律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工作、熬夜、起不来等原因,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的。

这样不规律的饮食习惯,给身体带来不少隐患。

比如总和不吃早饭联系起来的胆囊疾病,它的形成更多和肥胖、胰岛素抵抗、二型糖尿病、缺乏锻炼以及遗传相关。

而各类研究提醒的,其实是要按时规律的吃饭。规律饮食可以降低胆汁里的胆固醇饱和度,并通过促进胆囊排空来减少胆囊淤滞,预防胆结石的发生。也就是说,预防胆囊疾病的关键不在于早饭,而在于不要让自己饿肚子,导致空腹时间太长。

不吃早饭影响胆囊健康,不吃午饭,不吃晚饭也都会有影响。

对于已经存在高胆固醇血症、或胆汁淤积、或胆囊结石的朋友,请一定更加注意。鉴于整夜空腹时间长,为避免胆结石,吃早饭及避免两餐间过长间隔对这类人群格外重要。

早餐和减肥的关系尚不明朗,但不规律饮食真的会让你长胖。

一项发表于著名医学杂志 BMJ 的系统性回顾研究对 13 项早餐和体重关系的研究做了总结,结论认为吃早饭可能不是减肥的好策略。不过也有研究认为,不吃早饭可能会影响空腹时间,导致午餐时候热量摄入增加,且某些营养素的吸收率增加,比如膳食脂肪等。

而足够多的研究认为,不规律饮食会导致增重、饥饿相关激素增加,并最终导致代谢紊乱、甚至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我们应当更关注的不是早饭,而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吃下去的三餐是不是规律,是不是营养。

为了减肥被跳过的晚餐,工作繁忙吃个饼干打发的午餐,这些都在无形之中一步步伤害我们的身体,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无法遵守传统意义上早八点,午十二点,晚七点的三餐,也失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规律,不得不承受超时工作和高压的生活。

但至少我们还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新的可执行的生物钟。

如果晚睡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吃饭不得不向后推迟,至少我们还可以规划好自己吃饭的时间,营养规律地吃好三顿饭,别让自己忘了吃饭,饿着肚子。

生活已经够辛苦了,不管怎样,请一定要记得好好吃饭。身体好了,意志才不会薄弱!

(via 丁香医生) #早餐 #饮食

浮光掠影:@inbox_all
102 viewsedited  12:15
打开/如何
2022-01-09 14:03:55 在某一个意义上,中国人可以说是最容易统治的百姓。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中国人是很少会向统治者采取“对抗”态度的。因此,香港曾是世界上最稳定的殖民地,而台湾的局势,与东南亚、拉丁美洲等独裁政权比较,也是安定得多的。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人性格中的“祥林嫂”的成分。

至于侨居海外的中国人,也大多是只谋一口饭吃,而很少参与政治。因此,到了像东南亚地区排华的时候,就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甚至在美国这个移民众多而大家又都可以公开组织“压力团体”的地方,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努力,也是瞠乎别人之后的。

大陆是保存中国人特色最浓的地方,因此,在每一个人身上,“祥林嫂”的影子就特别庞大。在自己的权益长期被忽视的情形下,他们的一种态度是噤若寒蝉,甚至连心中也如是,好像出言不敬批评当权者,就是在讲父母的坏话一般。另外一种态度是在背后埋怨或发牢骚——当我在大陆时,发觉这个倾向已经有压倒前一倾向的趋势。但是态度也不是“对抗”,而且往往可以被上级用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周期性平息下来。这种用“人情攻势”来对一个人做“思想工作”的办法,可以说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

上述的“逆来顺受”倾向,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的特色。“老百姓”一词,也是中国人特有的名词。它是指被统治者,是相对做官的人而言的,因此与现代的“公民”观念没有相通之处。

然而,中国老百姓避免与权威对抗,还可以由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那就是“阳奉阴违”。这并不是一种争权利的态度,而是一种破坏法制的小动作,因此是一种没有尊严的消极违抗。如果明文规定的制度太不合理,而又不敢去用具有原则性的方式改变它,结果就只有培养不守法的精神,换言之,即使连合理的规则,只要没有外力约束,也不会去遵守。因此,这不是一种确立“自我”的反抗精神,而只是使人格失去尊严的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压缩。而且,它造成整个体制的瘫痪。因此,中国人虽然是驯良的易于统治的老百姓,却没法像日本人一样,使整个社会的体制上轨道。

——孙隆基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book #书摘
138 views11:03
打开/如何
2022-01-09 03:27:59 独立思考 | 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 阅读原文

洛克说,
思考才使我们 #阅读 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
一分钟的 #思考 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要让我们的大脑真正为我所用,
思想的健身房才能永葆活力。
101 views00:27
打开/如何
2022-01-08 12:16:25
很有趣的一件事是,我的第一件真正属于自己的电子设备是初二时和妈妈软磨硬泡买的Kindle paperwhite 3(至于拥有手机,是在此四五年后的事了)。作为最初的一代中国kindle umlimited服务用户,kindle是我枯燥的中国特色高中寄宿生活中最大的释压阀。我用它那慢吞吞的自带字典读了人生的第一本英文小说《纳尼亚传奇》,读完了百来本书和更多数量的杂志。

如今我有了ipad pro,它有着巨大的彩色屏幕,我依然在使用kindle的软件,只是软件里买了但是却没看完的书越来越多。ipad上雷打不动每周screen time最多的软件上一直都是阅读软件,只是如今用的更多的是marginnote + zlibrary的组合。

电子化本身给书籍阅读带来巨大的便利。阅读是通过沉浸带给人冲击的,有了电子设备后,我们不再需要去关心环境光线、拿书的姿势、购书的困难,而只需要打开软件,找个喜欢的姿势看那些文字。但是即使如此,打开多媒体软件刷刷也更加让人没有内心压力。

读书要求我们去脑补那些通过文字描述出来的动作,要求我们去想象那个不曾到过的世界。它要求我们自己去挑选阅读的材料,自己去翻页,这是更加主动的一种信息摄取行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不对胃口的。

在中国,纸质书风行两千年而没落,世界首屈一指的电子书硬件厂家如今可能也要离开中国市场。由此我们可以预见,有一天视频软件也会没落,迎来更加低门槛的、更加无须想象的娱乐/学习方式。

我很好奇,那个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vr设备,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它会像手机杀死纸质书、AirPods杀死有线耳机一般,杀死现在人类现有电子设备的娱乐方式。
71 views09:16
打开/如何
2022-01-08 08:51:07
蛤蟆功,果然了得
82 views05:51
打开/如何
2022-01-08 02:49:59 探究隐私的产生及其性质 | 阅读原文

#隐私 #权力
22 views23:49
打开/如何
2022-01-07 02:41:00 爱国主义是忠诚 | 阅读原文

#政治 #哲学 #保守主义
59 views23:41
打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