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电报频道的标志 linshibi —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电报频道的标志 linshibi —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通道地址: @linshibi
类别: 旅行
语言: 中国
用户: 8.60K
频道的描述

只要你不是在日本,就是在前往日本的路上,沒幾個月就想"回"日本,都歡迎你加入接收日本旅遊的第一手資訊和各種優惠!

Ratings & Reviews

3.67

3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0

4 stars

2

3 stars

1

2 stars

0

1 stars

0


最新信息 14

2022-05-06 03:10:26 台灣確診單日破三萬 520到高峰?持續多久?陳秀熙 李秉穎意見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5usyj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ydADm9
Spotify
https://spoti.fi/3sCT6oL

這集來看一下衛福部對於未來高點的預估。

1.本土疫情持續升溫,衛福部推估5月11日單日確診案例範圍落在5萬4124例至10萬2743例之間,最高機率則為7萬5244例。國內病例及中重症個案持續增加,預估5月中下旬將達高峰,指揮中心預估5月底疫情從最高峰往下,6月起視疫苗接種情況,規劃讓接種3劑疫苗民眾有密切接觸確診者時,可以免除居家隔離,在此之前擬先取消電子圍籬。

2.疫情仍在升高,對於6月起接種3劑疫苗民眾取消接觸者居家隔離,陳時中表示,如果6月多疫情還不到高點,6月初就做開放措施,就顯得早一點,但推測5月底疫情應該就會達高點,當高點確定過後,就可陸續開放。

3.李秉穎老師表示很多變數,很難預估5月20日就是高峰,看國外的流行曲線大概是一個月達到高峰,過了之後大概持續3~5個月才會下降到原來的水準。轉折點何時出現,需要觀察一周才能確定高峰轉折點過後開始往下降,但並非這次高峰過去就天下太平,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有波高峰出現。病毒就是一陣一陣來,比方說2009年H1N1新型流感的經驗,那時可能來了五六波,每次來人數會越來越少,但每次都可能造成可觀的重症和死亡人數。新冠病毒不會在一兩年內消失,即使解封也要保留一些隔離和防疫措施。

4.陳秀熙老師表示,各國高峰數字很難比較。實際上感染人數只要達到6、7成,問題就能解開,這時程估計會很快,不會超過1個半月,台灣疫情高峰將下降、結束大流行的狀況,所謂的結束,其實就是變成轉趨地方性的流感。

04b解讀:
1.我同意李秉穎老師所說,其實變數很多,難以預測。衛福部這個模型是用Rt值2去算,但目前我們的檢驗量能可能有上不太去的問題,還有快篩視為確診何時啟動的影響,都影響檯面上確診高峰何時到來。另外不管政府的政策如何,民眾很明顯會自動收緊增強NPI,這在近來的雙北有感受到。還要考慮各縣市疫情不同步的問題。

2.看國外的曲線,有壓平曲線的國家像是紐西蘭和新加坡,高點會有個高原期維持一個月左右。我覺得台灣的曲線大概也會這樣,頂多一個半月,然後會開始下降。

3.但下降之後可能也會緩降下來,比方說日本這次就降的很慢,紐西蘭也沒有降到谷底。會維持在一定程度的流行,可能如李秉穎老師所說,整個波回到原本的低度流行可能需要3~5個月。當然如果有新的變種病毒出現,也會是變數。
100 views00:10
打开/如何
2022-05-05 05:16:57 Clubhouse 問答 瑞德西韋蛇毒製成?疫苗假消息 mRNA疫苗和新冠病毒的長期慢性威脅如何拿捏?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5f6ez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w1USR7
Spotify
https://spoti.fi/3scExYI

這集回答一些Clubhouse朋友的疑問。包括瑞德西韋蛇毒製成?疫苗假消息,孕婦,社交距離APP,Omicron病程,不敢打mRNA疫苗等等題目。

很多人擔心mRNA疫苗會不會長期改變基因,持續產生棘蛋白,然後這個棘蛋白根據很多研究都顯示很毒。根據此點我有幾個想法供大家參考。
1.mRNA這個平台之前之所以無法順利成功研發出藥物,就是因為他進入細胞後會引發免疫系統攻擊,很容易就被消滅了。這反而是他的罩門。因此,原本希望針對某些疾病是讓mRNA送進身體持續製造身體缺乏的某些蛋白質,但後來都失敗。但這個特性反而非常適合疫苗的作用, 莫德納公司因此轉型成以研發疫苗為主,這在之前讀書會和大家分享過了。

2.如果你同意棘蛋白這個東西很毒,那麼在這個任何人染疫都不奇怪的時代,什麼是你最好的策略?如果你得病了且不幸重症,即使康復,病毒在你體內大量繁殖,那你暴露到的棘蛋白不是更大量嗎?還不只棘蛋白呢,是一整個完整病毒!殘存的病毒成分,豈不是更可能在你康復後長期存在你身體中造成慢性後遺症?所以如果你可以先打疫苗,對這病毒先建立免疫力,得病後不容易重症,病毒也相對不會大量複製,這應該是不錯的策略吧。

3.你說,我不要感染,我也不想打疫苗。我兩個都不要。好吧,你能一輩子躲在溫室裡嗎?你此後都不和人接觸不用出國嗎?不切實際呀。這個病毒適應人類良好,又會不斷突變,得了有一半的人無症狀,有症狀的人從2~4天前就有傳染力了。他會和流感病毒一樣跟著我們很久的。
795 viewsedited  02:16
打开/如何
2022-05-05 01:59:27 【錯誤】瑞德西韋蛇毒製成?疫苗副作用1291種?無蛇毒成分、曲解不良事件通報
MyGoPen查證參考:
https://www.mygopen.com/2022/05/Child-Vaccination.html

疫情即將要來到高峰,傳遞正確新冠衛教都來不及了,看到假消息滿天飛真的很無奈。為何政府不硬起來罰他們300萬?

黑完疫苗黑藥物,唉。

(1)瑞德西韋、飲用水及新冠疫苗成分皆不含蛇毒。 (2)1291 項並非「輝瑞 BNT 疫苗副作用列表」,而是「特殊關注不良事件(AESI)清單」。 (3)美國 FDA 並無施壓不得公布輝瑞疫苗數據,該審核文件有 45 萬多頁,需要大量時間檢視。
836 viewsedited  22:59
打开/如何
2022-05-04 04:58:38 兒童新冠疫苗常見問答 兒科醫學會 何美鄉 黃瑽寧意見統整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5gadd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LBCGUV
Spotify
https://spoti.fi/383Wodh

兒童新冠疫苗施打在即,整理一些資訊,希望能幫大家做決定。

6-11歲孩子要不要打疫苗?我個人是滿贊成黃瑽寧醫師所說的這三種狀況,稍稍補充如下:
1.若孩子沒打疫苗,怕接下來有染疫的風險,知道多半是輕症但也會擔心新冠後遺症,爸媽會擔心睡不著覺的話,那就去打。

2.若孩子打了疫苗,爸媽反而睡不著覺,擔心施打後不舒服,擔心疫苗未知的長期副作用,那就別打。

3.如果夫妻為此吵架意見不合,騎牆派的作法,就是先打一劑。因為mRNA疫苗第二劑不良反應,心肌炎的機率遠高於第一劑。打一劑已經有一定效果,之後就看12週後的狀況再做打算!

老話一句,兒童疫苗施打率不是這次重症求清零的決戰點,年長者覆蓋率才是重中之重。兒童疫苗打也好不打也好,做出決定,就往前走吧。我們還有太多沒有磨合好的防疫政策需要繼續關注和努力。加油!

臺灣兒科醫學會聲明稿 支持6-11歲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https://www.pediatr.org.tw/people/edu_info.asp?id=56
兒童COVID-19疫苗接種常見問答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GP9ID_QaDJzhta4tniP70g

何美鄉老師臉書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ichelle.ho.58555/posts/10166152081660103
健康小孩感染covid後,住院與死亡的風險都不高,但風險不是零,利弊依父母/兒童自己的價值觀衡量。但兒童若有慢性病則強烈建議接種。

美國5-11歲兒童在OMICRON期間住院者,七成有以下慢性病。
https://www.facebook.com/michelle.ho.58555/posts/10166121620480103
包括:慢性病慢性肺病(11.4%)、慢性代謝疾病(3.9%)、血液疾病/血紅蛋白病(9.9%)、心血管疾病(14.9%)、神經系統疾病(33.4%)、免疫功能抑制疾病(13.8%)、腎臟疾病(3.2%)、胃腸道/肝臟疾病(2.1%)、風濕病/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4.2%)、肥胖(21.3%)、胃管餵食者(9%)和輪椅使用者。

青少年只打一劑疫苗夠不夠?12歲以下兒童需不需接種新冠疫苗?|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黃瑽寧醫師|終局之戰:軟著陸與新冠病毒共存,兒童疫苗打不打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2606

之前討論的集數
兒童莫德納兩劑隔12週 青少年第三劑 莫德納輝瑞副作用比一比
https://linshibi.pros.is/45bp8b

兒童小小孩還沒疫苗打 老人不能打疫苗 怎麼辦?
https://linshibi.pros.is/44qcre

兒童打莫德納或BNT?食藥署核准莫德納新冠疫苗用於6至11歲
https://linshibi.pros.is/44e2pg

兒童感染Omicron致死率是萬分之一嗎?學生停課政策及疫苗施打
https://linshibi.pros.is/45ggby
1.0K viewsedited  01:58
打开/如何
2022-05-03 11:24:01 台灣前六萬例Omicron分年齡中重症 致死率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6lmlr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kBTvTG
Spotify
https://spoti.fi/3s79ygm

今年1月1日以來本土病例累計6萬3006例,其中189例中重症、9例死亡。羅副在星期五公布了分年齡的中重症和致死率的表格。

以下整理:
1.輕症及無症狀個案6萬2817例、占整體個案的99.7%,中症個案累計170例,重症個案19例、占0.03%,其中9人死亡。

2.九歲以下累積7192人,僅有一例中重症,就是不幸去世的兩歲男孩。

3.四十九歲以下佔了感染總人口近八成,僅有27例中重症和一例死亡。五十歲以上僅占感染人口兩成,但有172例中重症和8例死亡。六十歲以上僅占感染人口10.7%,但148例中重症和7例死亡,占了中重症和死亡的八成。年長者真的是重中之重啊!

4.中重症的機率隨年齡升高,49歲以下在萬分之7以下,50多歲是0.23%,60多歲是0.82%,70多歲是2.13%,80多歲是9.27%,90歲以上跳到14.8%。

5.目前確診個案以活動力高的20歲至39歲居多,占比42.6%。目前老人家躲得很好,感染的比例不高,因此目前台灣致死率看來不高。若開始大量老人家受到感染,狀況可能會出現變化。

6.九歲以下縱使沒有疫苗保護也不是高危險群,危險群在50歲以上,越年長風險越高。從新冠病毒出現在世上以來一直是觀察到這樣的現象。長者的疫苗覆蓋率和是否能即時獲得醫療,才是這次重症求清零的決戰點。

7.死亡是落後指標,會發生在確診後7~14天甚至更久,因此要繼續觀察。
隨數字越來越大,台灣自己應該也可以做疫苗在真實世界的保護效益(effectiveness )研究。期待。
1.1K viewsedited  08:24
打开/如何
2022-05-02 09:34:59 紐西蘭的台灣醫師投書續集

紐西蘭如何與新冠病毒共存?以社區醫療撐起以人為本的照護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covid-19-omicron-new-zealand-coexisting-experience-holistic-care

流行病學顯示,Omicron感染至少有千分之一的機會是重症感染,需要住院治療。抗原快篩陽性者在居家隔離期間,即使自我評估是症狀輕微,民眾也可能會惶恐焦慮,擔心是否會變成重症?又是否因延誤就醫而面臨病危的威脅?因此,如何協助陽性個案應對自己病情的臨床變化,使重症患者能及時就醫,需要有完善的社區醫療照護介入與支持。

在台灣,醫療照護系統分級制度一直無法有效執行,雖然衛福部曾想盡辦法勸導民眾小病到診所、大病才到醫院,但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醫院可以提供更好、更完善的檢查與治療,習慣擠往大醫院就醫,大醫院門診便長年人滿為患,可謂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因為醫療分級無法落實,台灣平時各大醫院量能就已趨近飽和,如果疫情急速上升,無法做有效的檢傷分類,鑑別輕重緩急,可以想像對醫院負荷是一大考驗。

紐西蘭的醫療量能何以可承受如此巨大的負擔,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是全球最低的國家之一?完善的社區醫療照護系統是重要的根基。當疫情吃緊,紐西蘭每天面對2萬多陽性個案時,能做好檢傷分類,使最急需的重症病患能及時住院接受治療,降低死亡的風險。
1.2K views06:34
打开/如何
2022-05-02 05:29:13 台灣疫情大流行下六個防疫原則 自主防疫很重要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435jg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s6ajX5
Spotify
https://spoti.fi/3vAEKqN

本集錄製於4月28日,台灣第一次單日破萬例確診。

從現在開始走往確診高峰,大家心裡肯定會不安。中央和地方很多防疫規定可能會一直滾動式調整,隨確診人數增加不斷改變。你可能會看得霧煞煞。

各位朋友,請淡然處之。往共存的路上會有這樣的狀況,很正常。人民觀念要改變,中央地方政府也都要不斷調整。

不要動不動就跑去急診做PCR。不要為了買快篩去大排長龍的排隊。群聚反而增加更多風險。有症狀再檢查比較有意義,現階段抓無症狀感染者也沒什麼太大意義了。

不管政策怎麼改變,從現在開始自主防疫很重要。不要依賴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什麼事都會有人和你說要怎麼辦。因為基層人員都忙瘋了。我們不要增加他們的負擔。

請各位掌握最重要的原則,如下:
1.如果你確診了,從有症狀日往前抓4天,往後抓5天。這是你要特別注意的。因為這是你最有傳染力,呼吸道病毒量最高的時間段。

2.往前抓4天,還有發病5日內,通知這些你接觸過的親朋好友同事。特別是有脫下口罩面對面過的。請他們注意自身健康。

3.往後抓5天,留在家中一人一室和家人分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注意自身健康狀況,看有無出現重症的警示症狀。若有出現,馬上打119就醫。
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發燒(體溫低於38℃)情形下心跳大於每分鐘100 次、無法進食或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

也可使用血氧偵測儀監測。平時就可測一下知道自己的基準值。血氧濃度若掉到94%以下就要小心。90%以下要緊急送醫。

4.絕大多數的人,特別是已經打過疫苗者,不需任何治療,靠自身免疫力就能康復。隔離期間可使用止痛、退燒以及緩解症狀的藥物來減輕不適。如經過2~3天,精神上症狀上沒有逐漸改善,高燒不退,可能也要考慮就醫。若有改善,就不需太多擔心。目前居家照護需要隔離到10天。

5.六十歲以上老人家建議可以減少外出,回到去年五月三級時的防疫強度。特別是沒有打疫苗的,請躲好躲滿。當然,還是希望您能考慮施打疫苗。一切都不嫌晚,僅打一劑也是有一定的防重症效果!

6.家有老人家和4~5歲以下幼兒,家中成員疫苗建議打好打滿。疫苗雖然無法完全防感染,但感染後病毒量降的也比較快,還是多少有幫助。

掌握以上原則,不管政策怎麼改變,不管有沒有公衛人員聯絡,你自己要很清楚前4後5傳染力最高不要傳給他人,怎樣狀況要緊急送醫。

祝福大家都能平安健康!

Omicron變種病毒懶人包
https://linshibi.com/?p=39815
Omicron疫苗的保護力為何 兩劑AZ白打了嗎?BNT 莫德納有效嗎?
https://linshibi.com/?p=39874
1.1K viewsedited  02:29
打开/如何
2022-05-01 14:37:54 兩年來天天自錄節目分享專業疫情資訊 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來自醫界和媒體的錯誤訊息最難破解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7272
1.2K views11:37
打开/如何
2022-04-30 12:48:33 Clubhouse問答 周主持人PCR偽陽性?台灣陽性率破10% 維持在高點100天?
打疫苗無法防中重症?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66hm4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Lzc5aX
Spotify
https://spoti.fi/39hd0hY

這集是幾天前錄的,但目前台灣PCR單日陽性率已經在20%左右。特此說明。

Omicron變種病毒懶人包
https://linshibi.com/?p=39815
Omicron疫苗的保護力為何 兩劑AZ白打了嗎?BNT 莫德納有效嗎?
https://linshibi.com/?p=39874
1.3K viewsedited  09:48
打开/如何
2022-04-30 06:50:24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之我見 台灣PCR單日陽性率近20%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5cm8p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vtDlC2
Spotify
https://spoti.fi/3ktw2Eq

台灣這兩天破萬。昨天數字沒明顯增加,但要小心,PCR陽性率在節節高升。過去這三天的本土確診數為8923,11517,12313。三天的PCR檢驗量分別是7萬,6.4萬,6.2萬。這單日PCR陽性率已經是12.7,17.9,19.8%。陽性率升高意義有二:目前檢測做得不夠,有非常多人是沒有確診出來漏在外面的。第二當然就是病毒在社區越來越盛行了。

小兒科正牌林醫師更新數字:
上週日急診做20個小孩PCR,15個陽性。座標新北市。
這些多半都是有發燒。而家中做過快篩陽的八個來確認,100% PCR都陽。去掉這八位,也還有12個小孩PCR,7個陽性。

星期四到五夜班急診
22個小孩PCR,20個陽性。只有一個小朋友沒發燒。
家中做過快篩陽的八個來確認,100% PCR都陽。去掉這八位,也還有14個小孩PCR,12個陽性。

小朋友發燒的話,快篩陽幾乎都確診。在盛行率很高的時候,加上有症狀,快篩還滿準確的,偽陽性問題不大。

這集主要討論,在目前我們相對PCR量能緊迫的狀況下,是否該考慮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我的答案是贊成,但要有配套。而且要在高流行縣市做即可。

有重症風險因子者,也就是應該給予口服藥者,走原本流程。快篩後需要經過PCR確診。藥物也不是沒有副作用,不應該給予藥物給一個沒確認感染的人。

沒有重症風險因子者,多半是輕症或無症狀者,建議可快篩陽性視同確診,不需要再經過PCR確認。一來把PCR用在刀口,一來減少民眾蜂湧入急診或篩檢站群聚交互傳染。簡化通報流程,不要讓前線人員為了這些輕症居家照護忙瘋掉,也非常重要。

至於部長擔心的若是將不是真正確診者及其家人都隔離,這些人明明沒確診卻要被限制自由,可能有執法過當的問題,且會增加相關疫調、匡列等成本支出,我個人覺得這可能要等匡列,隔離的天數也都比較放的時候,這個問題就會比較少。比方說同住家人也不需要3+4,還有確診者本身也可以縮到隔離3~5天就好的時候。
1.3K viewsedited  03:50
打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