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电报频道的标志 linshibi —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电报频道的标志 linshibi —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通道地址: @linshibi
类别: 旅行
语言: 中国
用户: 8.60K
频道的描述

只要你不是在日本,就是在前往日本的路上,沒幾個月就想"回"日本,都歡迎你加入接收日本旅遊的第一手資訊和各種優惠!

Ratings & Reviews

3.67

3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0

4 stars

2

3 stars

1

2 stars

0

1 stars

0


最新信息 12

2022-05-25 04:56:13 220525 注意兒童腦炎重症前驅症狀 5歲以下兒童疫苗進展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7yumn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yXTRfV
Spotify
https://spoti.fi/38jEmUI

1.五月21日下午的兒童新冠肺炎併發急性腦炎之臨床處置與案例討論線上直播研討會,總共報了六例,年齡多半在2~4歲,有一例10歲,一例11個月。這些案例進展迅速,但各自表現也有不同,可能各有不同致病機轉,但目前還很難下一個結論。國外兒童導致腦炎的病例非常稀少。日本僅有一例,韓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其他國家沒有看到報告,香港曾有報告但也被抽掉了(但估計是在七萬兒童中至少有三例)。

2.黃瑽寧醫師在會議中提出各國兒童Omicron染疫數據,美國兒童死亡率是10萬分之5、日本兒童死亡率是百萬分之5.5、台灣目前兒童的死亡率是10萬分之1.7,雖然本土疫情仍在持續中,他也強調「大家不要自己嚇自己」。到上週五為止九歲以下染疫人數是11萬3388人,其中有11萬3362人是輕症且康復的,「我們今天所討論的重症都是在非常少數的病例上面希望好還要更好,而且這是兒科醫師的天職,任何的死亡都應該要救起來。」

3.指揮中心於5月22日記者會公布,新增3名兒童重症病例,其中2人出現腦炎症狀。國內累計12名兒童重症,其中5例染疫合併腦炎症狀,意味近半數重症童都有腦炎症狀;分析腦炎兒童年齡分布,4人為5歲以下,介於1至4歲之間,1人為10歲個案。(數字和研討會不一樣,我想可能只是通報時間的問題)

4.羅一鈞指出近期兒童重症併發腦炎人數增加,指揮中心與專家制定「兒童急性腦炎的臨床處置指引」,會後列出8大重症前驅症狀,提醒家長留意。8大重症前驅症狀包含體溫大於攝氏41度、意識不佳、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抽搐、步態不穩等。

5.羅一鈞提醒,若家中有確診兒童,家長觀察到兒童出現上述任何一項症狀,應趕緊將小孩送醫評估與治療。

04b解讀:
1.如同黃巧虎提醒大家的,請家長不用過分恐慌,兒童重症發生機率目前看來甚低,且分母11萬的數字肯定還是低估的數字。

2.其實這8大重症前驅症狀和腸病毒重症要小心的症狀是一樣的!提醒家長留意,一旦出現請馬上打119就醫!

3.若兒童重症繼續發生,這可能會完全改變我們對於五歲以下兒童新冠的風險評估。這個年齡的疫苗可能應該要仔細評估是否利大於弊了。最近開打的5~11歲兒童疫苗,也因此非常踴躍。我個人是建議重症風險主要不是發生在小學生階段的兒童,但如果家中有五歲以下的弟弟妹妹,雖然我們知道打現有疫苗防感染的效果不持久且有限,但台灣目前走向疫情的高峰,此時施打應該還是有一定的效果。家有五歲以下幼兒,可以先讓家中其他人疫苗打好打滿,何美鄉老師也有類似建議。

4.莫德納疫苗在6個月到六歲小小孩,和輝瑞不同,沒有另外做一個兒童疫苗的劑型,直接施打成人的四分之一劑量即可。在臨床試驗中可以達到不劣於18~25歲可產生的中和抗體。已經送美國FDA申請EUA。

5.輝瑞BNT前幾天也發表了其6個月到五歲小小孩,施打三劑成人的十分之一劑量:3微克,針對Omicron可以有80.3%的保護力。大家應該還記得他的進度落後,因為之前打兩劑發現中和抗體不夠高,因此後來選擇打第三劑,才會拖到現在。但我想這八成的保護力也是施打完短暫期間內的結果,能維持多久還需要追蹤。目前僅是新聞稿,若有更詳細的資料,再和大家報告。

6.美國FDA已經預計在6月14~15日開會討論小小孩輝瑞和莫德納疫苗EUA。如果兩者都一起通過,其實會形成一個詭異的選擇題。小小孩是應該打三劑輝瑞3微克,還是兩劑莫德納25微克?這劑量是八倍的差別!如果有詳細的資料可供比較時,我再和大家報告。

兒童新冠肺炎併發急性腦炎之臨床處置與案例討論


296 viewsedited  01:56
打开/如何
2022-05-24 06:52:08 220524 台灣案例連四日下降 高峰已過?控制得宜?
本週宣布全民適用快篩陽即確診 診所醫師扮要角
總連結
https://user134197.psee.io/47qsag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wJ6Uir
Spotify
https://spoti.fi/3GeeOop

這集來聊聊台灣疫情連四天下降,羅副提到重症的數字是低估的,快篩陽即確診將要上路等等議題。

連四天下降,但這四天來PCR檢測量也是同步下降。因此目前要直接說疫情控制得宜,或是高峰已過,我想都還太早。可能還要再觀察一下。

真要分析台北是否已經在下降,還有中南部目前增加的狀況如何,我們應該要看分縣市的PCR檢測量和陽性率,才能有更清楚的理解。

很可惜,目前沒有看到這樣的資料。我會再努力去問問看。

另外,本週會新增一個變數。若全面快篩陽即確診,不需要經過PCR,那麼做PCR的人數可能減少,以快篩確診的人數增加,一消一長之下,會對確診人數造成怎樣的影響?也值得觀察。
311 viewsedited  03:52
打开/如何
2022-05-23 08:27:34 從清零到被迫共存?台灣防疫期末考,你給幾分?|范琪斐X林氏璧X呱吉X凱莉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6abks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wIeRVl
Spotify
https://spoti.fi/3NuHyM9

本集錄音於5月11日。同步播出這集去范琪斐節目的內容。

這次的【大家來煉丹】不談假新聞,改談台灣的各種防疫亂象。邀請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 、台北市議員呱吉 以及凱莉輪番上陣,不只把重要的防疫資訊送到你面前,更要說說台灣從政府、媒體再到人民,在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該負哪些責任?

面對Omicron,先前的防疫措施還有用嗎?
現在流行的病毒株有什麼後遺症?
確診康復後,還會再感染嗎?
確診後還要打疫苗嗎?
我們應該看什麼數字來判斷?
有沒有不該死的人會死?
急診之亂,針對輕症該怎麼做?
沒規劃專責病房?病人為什麼沒地方去?
政府準備好了嗎:防疫期末考得幾分?
政府的快篩政策到底好不好?
中央跟地方的責任有分清楚嗎?
政府可以出「路線圖」把話講清楚嗎?
疫情高峰下,台灣媒體做得好嗎?
媒體最令人不滿的地方?
有哪些可能的解決方案?

04b後記:
因為行程問題,我只有參與前面的討論,無法參與後半,甚為可惜。我特別想參與關於台灣媒體這次表現的討論(以下省略一千字)。

至於說到幫防疫期末考打分數,問我的話,我認為現在還不急著打分數。因為遭遇Omicron大浪,還有走向與病毒共存的路上,難免都會有適應不良的狀況。批評很容易,但解決問題比較重要。經過一系列滾動式調整後,希望幾週後回頭,撥雲見日,我們可以說,台灣表現的還不錯!
519 views05:27
打开/如何
2022-05-22 15:00:51 220522 成功走過Omicron 新加坡是怎麼辦到的?黃韻如觀點@天下雜誌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6de2u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wERkEF
Spotify
https://spoti.fi/3LGJNdL

這集來唸天下雜誌本期刊登的, 黃韻如學姊的文章。

新加坡採取的,是以「Protocols 1-2-3」作為整個醫療照護系統的架構,在「Living with COVID-19」的大前提之下,以不同情境將民眾分流:

Protocol 1:自覺有明顯症狀者,可搭乘自用交通工具前往指定的公衛準備診所,或是遠距醫療診所,由醫師針對臨床風險的高低來判斷臨床處置的流程。
若被醫師判斷為高風險,例如高齡長者、免疫功能低下等等,或是症狀嚴重的民眾,會以快篩及PCR同時進行檢測。有嚴重症狀(例如胸痛、呼吸急促、持續發燒)則是馬上轉介至醫院進行照護。沒有此類嚴重症狀的,則須在診所就醫之後馬上返家、一人一室隔離,等待PCR結果。

若是陽性確診者,衛生部會有專人聯繫、決定是否可以在家康復、或是需要進入照護中心。若檢測陰性,那麼則由診所醫師繼續提供照護。

Protocol 2:自覺無症狀的確診者或是有輕微症狀的低風險民眾,必須立即停止所有社交活動以及上班上學,以檢測陽性當日起算為第一日,進入72小時的居家隔離期,在72小時期滿時以快篩自我檢驗,若陰性則可以恢復正常生活,若陽性則是繼續居家隔離、自我快篩,直到陰性為止。若居家隔離期滿7天(已完全接種疫苗的成人或是12歲以下的兒童)、14天(未接種或未完全接種疫苗的12歲以上民眾)之後無須檢測,即可恢復正常生活。若在居家隔離期間症狀加劇,則進入Protocol 1。

新加坡政府特別建議,如果是1歲以下的兒童、12歲以下有任何會影響心肺腦功能的先天性疾病或是高血壓糖尿病的兒童、70歲以上的長者、懷孕婦女、洗腎病患、HIV/AIDS病患、接受器官移植者、癌症病患、使用任何會減低免疫功能藥物者、在過去6個月內曾因為有任何因心肺肝腎腦疾病而住院治療者,就算是無症狀確診,還是需要就醫。

Protocol 3:密切接觸者,或是接到健康風險通知的民眾,進行5天的自我快篩監測週期,在24小時之內做第一次快篩,若是陰性則可以正常外出活動;若是無症狀陽性則進入Protocol 2;若是有不適症狀,則是進入Protocol 1。在5天內若要離家活動,必須每天出門前,在距離上一次快篩24小時之內再次快篩,到第5天快篩陰性後就解除。

Protocols 1-2-3的設計,清楚對民眾以及第一線公衛診所進行溝通,讓確診民眾與接觸者的處理流程在三個情境之間動態接軌。台灣也可以參考新加坡的模式,由醫療端來進行第一線的分流判斷,讓分級轉診更加順暢。
50 views12:00
打开/如何
2022-05-21 12:41:36 2022年高知夜來祭睽違三年再次舉辦!T恤藝術展、仁淀川紙鯉祭、龍馬大接近奇景活動 殺光手機記憶體
https://linshibi.pros.is/47gz42
562 views09:41
打开/如何
2022-05-20 14:00:48 康健訪問我和其他醫師,給癌症病友的打新冠疫苗建議,給大家參考!

https://cancer.commonhealth.com.tw/article/284

給癌友的 4 個貼心提醒

提醒 1:有任何疑慮就去找主治醫師討論

顏慕庸醫師表示,目前疫情當中, 雖已有研究指出第四劑追加接種的效益,每位癌友最好還是要跟主治醫師討論個人化的施打策略。

提醒 2:打疫苗的醫師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由於負責施打疫苗的醫師非癌症專科醫師,而癌症治療相當複雜,林氏璧建議,癌友如果有疑惑,最好先回診向自己的主治醫師詢問清楚後,再去施打。因為現場的醫師通常不太可能、也不敢隨便提供答案。

提醒 3:去年的建議,跟今年可能會不一樣。

林氏璧特別提醒,根據這兩年的觀察,除了對食物、藥物患有嚴重過敏史的病人,必須特別小心外,新冠疫苗並沒有任何絕對禁忌症。

有些醫師去年可能會建議病友先暫緩施打疫苗,但至今時空條件已不同,台灣疫情升溫,疫苗研究累積豐富、癌友療程也可能改變,因此是否施打疫苗,應該再重新與主治醫師討論。

提醒 4:保護癌友,照顧者也要提高警覺。

照顧者雖還不能施打第四劑疫苗,但一定要記得打滿三劑,也減少與其他人接觸感染的機會。
225 viewsedited  11:00
打开/如何
2022-05-20 08:01:04 220520 台灣單日破九萬 致死率站上萬分之四 第三例兒童腦炎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7kv2n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wvk9o3
Spotify
https://spoti.fi/3MzHdYz

今年1月至5月18日,台灣本土輕症、無症狀個案累95萬2115例、占99.79%,中症累計1541例、占0.16%,重症累計483例、占0.05%。一開始死亡率落在萬分之2,現在升高到萬分之4。陳時中指揮官表示,致死率會持續往上走,不希望超過千分之1。

我個人覺得千分之1,也就是萬分之10,是個有點難達成的目標。

日本此波Omicron致死率是萬分之18。
日本65歲以上長者注射第一第二第三劑,各自是92.9,92.6,88.5%。
日本80~89歲長者注射第一第二第三劑,各自是98.9,98.6,92.2%。
日本90~99歲長者注射第一第二第三劑,各自是100,99.5,91.0%。
日本100歲以上長者注射第一第二第三劑,各自是99.1,98.0,87.8%。

台灣65歲以上長者注射第一第二第三劑,各自是86.1,81.3,70.5%。
台灣75歲以上長者注射第一第二第三劑,各自是80.0,73.4,61.6%。

當然這是現在的數字,日本迎接Omicron高峰時第三劑應該沒有這麼高。但也不差。

最重要的長者疫苗覆蓋率就有差了,致死率能控制在多低,我個人沒這麼樂觀。

如果整體能控在萬分之25,千分之2.5,我覺得就不錯了。

當然這個致死率也和分母偵測出多少案例有關。

如果很多沒有去確診的黑數(或稱,隱形的保護者),那致死率就相對高。

如果之後PCR量能繼續往上升,甚至開放快篩陽全面就視同確診,分母增加,黑數減少,那呈現的致死率就會變低。
571 viewsedited  05:01
打开/如何
2022-05-19 05:49:07 新冠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調整至第4類?防疫保單之亂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7rqz9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PojV9T
Spotify
https://spoti.fi/3MxpAZs

1.疫情之初,我們就把新冠設定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第五類都是一些很嚴重的感染症,包括了黃熱病,裂谷熱,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拉薩熱,馬堡病毒出血熱,伊波拉病毒感染。

2.時至今日,狀況已經改變很多。Omicron已經是弱化的虎姑婆,我們在走向與他共存的路上,不以清零為目標。你這樣還要把他如臨大敵的當第5類法定傳染病來搞,每一例都需要24小時之內通報,完全是整死第一線通報人員。

3.目前新冠99.75%左右輕症和無症狀,因此也有醫師提出,是否可只有中重症維持在第五類,需要即時掌握數字,輕症可以調整到第四類,一週內通報即可?但這就有通報不即時,無法即時反應確診數字的問題。

4.即使我們撐過這波高峰後,還是該好好監測疫情流行狀況,因此治本的方式,可能還是要把傳染病通報系統再做優化,簡化,節省通報人員的時間。

5.至於保單之亂,我只想簡單說一句:不應該因為保單影響防疫政策,尤其不應該增加前線醫療人員的負擔。
101 viewsedited  02:49
打开/如何
2022-05-18 04:37:34 又一兒童腦炎?兒童確診送醫指引 兒童醫學會建議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6xs42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Praiak
Spotify
https://spoti.fi/38BfWpF

這集來說一下基隆兩歲兒腦炎,重新整理一下各國兒童感染新冠的致死率,還有複習一下確診兒童之警訊表徵與送醫條件!

至5月13日為止的資料,這波感染台灣九歲以下已經有六萬例確診,其中13例中重症,一例死亡就是一個月前新北兩歲兒。中重症的機率是萬分之2,家長們真的不需要過於恐懼。沒有人把Omicron當巧虎輕忽,任何年齡都一樣。但戒慎,不需要恐懼。讓我們冷靜的應對吧!

以下的這些警訊,不獨新冠,任何在兒童的感染疾病觀察點都是一樣的。都應該要考慮就醫。僅僅是發燒可以先給予退燒藥,仔細觀察。如果退燒後精神食慾活力都很好,在48~72小時內發燒的度數,頻率都有所改善,就不用太擔心。但如果反之,就要特別注意喔。

一、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須視訊診療,必要時得安排外出就醫(警訊表徵/就醫警訊):
1.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
2.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
3.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
4.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
5.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二、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請撥119或緊急時由同住親友送醫(119送醫/緊急自行就醫條件):
1.抽搐
2.意識不佳
3.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
4.唇色發白或發紫
5.血氧飽和度低於94%(如家中有)
6.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
251 views01:37
打开/如何
2022-05-17 05:07:51 220517 密接者接種3劑者得免居隔 六十五歲以上快篩陽性經醫師評估可投藥
總連結
https://linshibi.pros.is/46ukgr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MliK93
Spotify
https://spoti.fi/3wwPdmd

這集講兩個重要政策改變。65歲以上快篩陽可給藥我完全贊成,這不用說太多。但對於0+7這件事就有些爭議了,我個人是會擔心的。因為這當然是有機會讓感染的人被放出來增加感染人數的。

1.這是以篩代隔的方式,快篩真的這麼足夠了嗎?

2.我同意洪子仁副院長的看法,若是在疫情已經過高峰往下走時實施可能會更好。上周李秉穎老師還在說醫療緊迫的時候也許要調整,舉例來說3+4可能要縮回10+7,怎麼沒幾天又往0+7衝了....

但我也同意前線執行的公衛人員處理這些居隔已經無法負荷,他們應該要把力氣完全轉移到中重症的處理。隨著疫情高峰的到來,這實在是不得不為的改變。

所以真的是要靠大家自主防疫,發揮公德心了。我想之後政策的改變一定也是會越來越鬆,和世界各國趨近。
27 views02:07
打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