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电报频道的标志 linshibi —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电报频道的标志 linshibi —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通道地址: @linshibi
类别: 旅行
语言: 中国
用户: 8.60K
频道的描述

只要你不是在日本,就是在前往日本的路上,沒幾個月就想"回"日本,都歡迎你加入接收日本旅遊的第一手資訊和各種優惠!

Ratings & Reviews

3.67

3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0

4 stars

2

3 stars

1

2 stars

0

1 stars

0


最新信息 16

2022-03-02 17:44:07 今周刊 解封準備好了嗎?陳時中:與病毒共存,防疫不再只是政府責任
https://linshibi.pros.is/3zzvqc

本集podcast談談這期今周刊的封面故事。

全世界只剩中港還在追求「清零」,台灣還需要花費巨大社會成本「消滅病毒」?正式開放邊境之前,政府應該做好哪些準備,才能在控制疫情與活化經濟之間,取得平衡?

陳時中部長詳細解釋指揮中心決定走向放寬管制的思惟邏輯。思考解封最重要考量因素,是Omicron病毒「潛伏期短」、「重症率低」、「致命率低」的特性。以下三組關鍵數字,讓台灣有把握解封而不失控。包括:

1.潛伏期短:超過65%病例是在落地24小時內就被採檢出陽性,7天內確診比率超過95%,10天則約98%。因此可以縮短檢疫期。

2.重症率低:台灣中重度以上案例不到0.7%。

3.致命率低:全世界Delta時期致死率約1.54%,降到Omicron時期的0.41。

但補充一下,後兩點前提是疫苗要打好打滿,特別是老人家和有慢性病的朋友。香港已經為我們示範了,即使是Omicron,老人家不打疫苗是多危險的事情。

阿中部長在專訪中指出,與病毒共存,防疫不再只是政府責任。每個人要從自己做起,每個公司要有自己的防疫計劃。不能什麼都等政府的防疫人員來處理。由下而上,讓防疫的主動性變高。

阿中一直抓第三劑要過50%,但我個人覺得更重要的KPI應該是看50歲以上人口第三劑要破60~80%,越高越好。

台灣往開放的方向走是不可避免的,阿中今天記者會提到3月7日入境檢疫縮短,有兩大觀察重點,包含檢疫以家中為主,對社區的影響,以及國外疫情趨勢。之後確診案例必然增加,但不希望看到香港這種爆發形式,如何避免這種大爆發,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也提醒民眾要有認知、做好自我管理,並且快速反應,有任何疫情及時匡列。
356 views14:44
打开/如何
2022-03-01 10:58:56 香港單日確診破三萬 分年齡致死率 BNT科興施打建議
https://linshibi.pros.is/3ygchl

這集podcast來更新一下香港疫情。結果剛剛講完,今天香港大學的模型預估又更新了!更新的內容整理如下:

1.從第五波以來至2月底,預估實際已經感染人數是170萬人(範圍:32~286萬之間)。

2.這波香港疫情確診人數預估會在這周左右達到高峰,每日實際感染人數可能達到182738人左右。最高通報人數則可能落在 35,121人左右。

3.最高單日死亡人數會發生在三月中旬,大約在156人左右。到四月底的累積總死亡人數可能會到達4,645人左右 (3,143~5,568之間)。這個數字的前提假設是醫療機構繼續在過載狀態,短期內在長照機構的老人家疫苗覆蓋率沒有非常明顯和迅速的增加,沒有立即且廣泛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可使用。(換句話說,以上任何一點如果可以改進,應該都有機會減少死亡人數)

4.如果要實行全港強制檢測,應該要在四月中下旬,估計案例已經掉到比較低的時候在實行,已達到希望清零的目標。若在案例還是高峰的時候檢測,勢必無法很適當的將全部確診者隔離或照顧。極不建議在案例高峰時做普篩。

04b解讀:
1.普篩這件事情,應該是在社區案例還算零星時,不顧人力物力花大錢把疫情清零的手段。要不是在剛剛還只有零星案例時,要不是在大流行已經過去又壓到了一定程度時,如此大費周章去做普篩才有意義。

2.對目前正要進入流行高峰的香港,在此時普篩其實可能造成更多問題。
其一,讓許多人出來排隊篩檢可能造成更多感染。

其二,篩出來陽性又如何,你有足夠的設施可以把所有陽性的人都安置嗎?

其三,篩出來陰性又如何,可能是在潛伏期中,反而會有錯誤的安心感到處趴趴走,一樣有反效果。

其四,PCR量能寶貴,此時絕對需要擴充PCR量能跟上診斷速度。但此時還要花資源去做全港普篩,花費人力物力,但沒用在刀口上。

其五,不知道是否這次普篩會採取中國多半使用的池化技術(pooling procedure)。也就是多人的檢體集中一次驗,可以在短期內驗大量的檢體。但池化不適合在疾病盛行率高的時候做,因為你怎麼驗會發現高比例都是陽性,到頭來還是要把一個一個檢體分開驗,無法省太多錢和時間。
100 views07:58
打开/如何
2022-02-26 10:52:53 清流的故鄉-高知3日周遊券一券在手玩遍高知
https://linshibi.pros.is/3uub62
160 views07:52
打开/如何
2022-02-25 05:24:40 專訪葉庭瑜醫師 英國與病毒共存計畫
香港疫情 兒童新冠疫苗施打 台灣防疫建議
https://linshibi.pros.is/3venj8

這集podcast再度專訪葉醫師,來談談以上議題。更正一下,在談到英國批准兒童疫苗施打,葉醫師口誤為12~15歲,應該是5~11歲才是。

英國8~11歲兒童有抗體比例已經高達82%,所以她們對於兒童疫苗是完全不急,反而是說這個年齡層有其他更重要的疫苗優先性高於新冠,比方說子宮頸癌疫苗,MMR疫苗,這些疫苗在疫情以來注射率有受到影響,反而應該順位要擺在新冠疫苗之前。
428 views02:24
打开/如何
2022-02-24 04:48:38 英國與新冠病毒共存計畫 24日起解除所有防疫限制
https://linshibi.pros.is/3zzdxg

這集來談談勇敢的英國吧。晚上會再和葉醫師開房更深入的看英國的共存計畫。

英國首相強森21日表示將執行「與病毒共存計畫」,24日開始結束所有新冠的防疫限制措施,包括取消確診後強制隔離和接觸史追蹤。
「限制措施對我們的經濟、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心理健康,以及我們孩子的生活機會,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我們不需要再為此付出代價。」
「病毒不會突然消失,我們需要學會與病毒共存,在不限制我們自由的情況下,繼續保護自己和他人。」

2月24日後英國的變化包括:
1.確診後不須自我隔離。
4月1日前還是建議確診者待在家避免和他人接觸至少五天,然後連兩日快篩陰性再出來。
4月之後會有新的指南,包括如何小心避免傳染他人,就像其他傳染病你得病了本來就應該小心別傳給他人一樣。

2.不再作接觸者追蹤。

3.打過疫苗的密切接觸者不須自我檢測7天,未打疫苗的密切接觸者不須自我隔離。

4.學校還有育兒機構不需要繼續做一週兩次的快篩。

4月1日後英國的變化包括:
1.不建議在英國國內使用疫苗護照。

2.不再提供免費快篩。之後檢測會集中在高風險族群會出入之場所,比方說醫院和長照機構。

總之變成是不須以法律規範,之後回歸到個人的責任,你若得了流感本來就應該小心別傳給他人,新冠也是。

強生強調新冠大流行還沒結束,未來也可能還有再一波疫情或新變種,英國會持續監測,保持應變的能力。但Omicron輕症較多,用如此龐大的檢測量來偵測Omicron,對於預防重症,已經不是很值得了。因為目前全民免疫力很高,住院和死亡也持續下降,因此可以在此時拿掉法律上的防疫限制。

Prime Minister sets out plan for living with COVID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ukhsa-review-shows-vaccinated-less-likely-to-have-long-covid-than-unvaccinated

一些英國的科學家和醫護人員表達了這是否太快還有符合科學提出質疑。
https://openletter.earth/open-letter-from-uk-scientists-and-medics-re-early-end-to-englands-isolation-rules-14a731a1
588 views01:48
打开/如何
2022-02-23 04:53:06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 林氏璧的履歷表
https://linshibi.pros.is/425tgf

疫情以來,許多媒體以前台大感染科醫師稱呼我。新朋友可能會搞不清楚,林氏璧這個聽起來像越南新娘的名字,是何方神聖?一個旅遊部落客,有什麼資格談論疫情,疫苗和臨床試驗?我的意見,值不值得參考?已經離開醫院不在前線,說的話還能相信嗎?你是疫苗專業科系嗎?我來整理一下我的經歷給大家參考好了。

2001~2004 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2004~2006 台大醫院內科人事總醫師,台大感染科次專科訓練
2006~2009 台大雲林分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離開前是感染科主任
2009~2016 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治醫師,期間至美國杜克大學進修臨床研究
2016~2018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2009~2018 台大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委員

2002年SARS肆虐,我是第二年內科住院醫師,有照顧過SARS病人。我看到台大百年老店第一次因為急診的院內醫護人員群聚感染而關閉急診,我到現在還忘不了下班後在醫院洗一次澡,回家再洗一次,深怕傳染給家人的心情。隔一年就要選次專科了,我看到感染科的學長們忙得沒日沒夜淒慘的狀況,但我沒有被嚇退。我還是選了感染科當我的次專。我看到張上淳和陳宜君老師因為疫情多了好多白髮,看到科內同事一起奮戰,為台灣打贏這場戰疫,我希望加入這樣令人驕傲的團隊。

當主治醫師之後,每年的感控教育演講我幾乎都在講新型流感還有禽流感,每年也要參與舉辦新興傳染病大流行的演習還有感控評鑑等等。大家也許知道成人的感染科對於病毒是比較不熟悉的,所以每次有機會聽到黃立民和李秉穎老師的演講我都排除萬難去聽,累積的感控,病毒學知識,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2009年回到台大臨床試驗中心,張上淳老師希望我往第一期臨床試驗方面進修,因為台灣多半承接國際的第三期研究,但自己發起的第一期臨床試驗甚少。所以我先去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實習兩個月,學習新藥,臨床試驗要怎麼審查。

當年剛好遇到新型H1N1流感疫情,參與了國光疫苗從無到有的過程。一開始我在倫委會裡審查這個案子,後來因為利益迴避,我自己要執行這個案子,所以退出審查。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學習到很多。因為我在這案的角色從CDE的審查員,到倫委會的審查委員,到執行臨床試驗的醫師,每個角色我都扮演過。

從美國回來後,也執行了台灣第一個第一期的噴鼻流感疫苗臨床試驗。因此我對臨床試驗還算滿熟的,這累積了我對這次新冠疫苗如此關心的基礎。

其實我自己的感染科興趣專長是在抗黴菌藥物的領域,長期負責血液腫瘤科病房最脆弱病人的感染照會。

以下這段話我也和大家說過多次,想重申一下。

雖然目前不在臨床服務,但我以身為台灣防疫的一員為榮。我曾經是,以後也是。我會在我的位置盡力做到我能做到的正確衛教。傳播正確醫學知識,而不是散布恐懼搶網路流量。

疫情以來,我已經寫了超過90篇部落格文章,超過350集的Podcast,盡我的能力來做正確的衛教。前線醫師都很忙,我可能是台灣最閒的感染科醫師,我來幫大家唸最新論文,蒐集最新的資訊。我很樂意和張上淳老師一樣做義工,國家栽培我成為感染專科醫師,這是我回報的時候了。
https://linshibi.com/?cat=855
https://open.firstory.me/user/linshibi/platforms

這裡不是任何團體的側翼粉專,我不須要為任何人擦脂抹粉或護航。我只是本於我的專業,沒有預設立場,言我所信無所畏懼,本於專業和良知幫大家解讀疫情和分享新知,希望在這新冠疫情中盡我的一份力量,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如此而已。我不是權威,我說的當然不一定對,我會盡量請教師長和各專業領域的人,盡量把各方觀點呈現給大家。

知識就是力量。雖然這是個新興病毒,還有很多未知,但我們人類也越來越了解這個病毒了。多了解他,總比無限上綱的恐懼他好。我是一直這麼相信的。

我會保持耐心,利用這段時間養好身體,等待回到日本的那一天。

林氏璧醫師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1.0K views01:53
打开/如何
2022-02-22 04:54:00 香港疫情 一日新增7533例確診創單日新高 年長者疫苗覆蓋率低成隱憂
https://linshibi.pros.is/3x3h2z

昨晚開房討論香港疫情開了三小時@@
會分兩集podcast上傳。先傳前一個小時我自己整理的部分,明天再傳許多在香港的朋友第一手的在地觀察。聽到很多新聞上看不到的狀況,很感謝大家。

我認為台灣要從香港這次案例中學習。別以為你可以永遠擋住這病毒,「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對於社區感染指數型上升要有很好的沙盤推演和準備,Omicron的輕重症分流非常重要。醫療的量能如何整合,檢驗量能如何不塞車,要持續和民眾溝通如何正確理解這個疾病還有疫苗。

最後還是疫苗覆蓋率要夠高,特別是老人家。英國首相強生宣布了英國會在2月24日拿掉諸多防疫限制,他們這兩年是經過了多少努力身經百戰,老人家的疫苗打好打滿,最後能有底氣走向期末考。

香港和台灣相同的是過去兩年多半時間都守的很好,自然感染很少,主要都是靠疫苗。這樣的狀態若發生Omicron指數型上升會如何?Omicron在許多國家相對輕症,可說是自然感染+疫苗免疫+病毒本身弱化的結果。澳洲這段時間也已經證明了只靠疫苗還不錯。但我很擔心香港這波疫情會因為老人家疫苗覆蓋率相對不足而產生許多重症和死亡。

為香港祈禱。
595 views01:54
打开/如何
2022-02-21 05:18:55 丹麥第三劑6成 若春季疫情消退將不打第4劑 青少年不打第三劑
https://linshibi.pros.is/3w9nyg

這集來看看勇敢的丹麥。在2月1日宣布告別口罩和健康通行證,成為歐洲聯盟第一個解除國內近乎所有防疫限制的國家後,此圖所呈現丹麥和英國疫情有些變化。英國持續下降,但丹麥的確診數還在往上升。

1.大家應該知道丹麥境內已經是BA.2,Omicron的妹妹成為主流株。而這個現象當然會令人擔心。前幾天傳出日本動物實驗研究,說BA.2相比於BA.1,其免疫逃脫更強,致病性可能較高。但這點看丹麥是看不太出來的,儘管案例持續增多,住院也持續增加,但加護病房的人數反而在減少。日本這個發現是否準確,可能還要看更多其他的不同實驗室是否會有類似的發現,也該繼續觀察幾個BA.2已經做大的國家後續的資料。

2.丹麥的疫苗覆蓋率非常高,截至11日為止,580萬丹麥人中有80.9%接種疫苗,61.4%施打追加劑。丹麥衛生和藥品管理局評估,目前沒有必要為 18 歲以下的人提供第三劑,或為多個群體提供第四劑。與此同時,丹麥衛生和藥品管理局正在考慮在春季晚些時候完成整個一般疫苗接種計劃。他們不是放棄施打疫苗,是覺得疫苗已經打夠了,應該不需要大型接種計畫了。

3.然而丹麥政府也警告,這個決定還沒有最後確定。「當然,我們將密切關注疫情,如果和我們的預期相反,也就是第四波春季疫情或新的變種病毒影響我們的國家,會準備重新考慮這個決定。」

4.在11 月丹麥開始5-11 歲兒童的疫苗接種計劃,大約一半的兒童已經接種了疫苗。他們有觀察到,相比於未打疫苗者,極少數接種疫苗的兒童發生嚴重會致命的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詳細資料未公布)
1.2K views02:18
打开/如何
2022-02-19 16:07:17 京都柚子豚骨拉麵研究中心食記出爐啦!

還沒去過的朋友可以趁到三月底前有優惠去試試看喔。

京都柚子豚骨拉麵研究中心忠孝店 師大店 推薦菜單 毒友優惠
https://linshibi.pros.is/3lbyap
474 views13:07
打开/如何
2022-02-18 04:32:46 時勢所逼 商務客入境全面開放 未來入境檢疫天數可能再縮短
https://linshibi.pros.is/3y9s95

這集來談談阿中部長接受聯合報專訪,講到時勢所逼的事情吧。

許多國家防疫策略為「與病毒共存」,這是「時勢所逼」,因為國內就已經一堆案例了,國民經過兩年也已經對得到感染沒什麼恐懼的問題,這時開放邊境當然很輕鬆,國內就一堆案例,你這麼在乎境外移入做什麼?

但台灣染疫率低,眼前雖然不必與病毒共存,但下半年起國門非開不可,以免經濟競爭能力差人一大截,這是另一種「時勢所逼」。

我們和國外狀況完全不同,你不能用國外都在開放了,都在縮短檢疫日期,要求台灣也要馬上比照辦理。不可能。日本可以很瀟灑的規定從疫情不嚴重國家來的,打三劑疫苗的檢測陰性就可免隔離入境。我是建議連檢測都不用了啦。反正日本國內病毒這麼多,邊境真的不需要做樣子了。

但台灣就是因為守的很好,境外移入的管制對我們還是很重要,就算我們已經有心想往共存走去,但要放也一定是慢慢放,一步一步小心放。任何人在阿中的位置上,我相信都會做類似的決定。

走向共存絕對不是放飛,馬上什麼都不管了。走向共存是要有步驟,很小心的走下去的。

給病毒做大的機會,會發生什麼事?去看看過年後的香港和韓國吧。

至於什麼時候能出國旅遊?或說,你們都很關心的何時能去日本旅遊?別猜了,別問了。變數實在太大了。要看日本何時開放一般觀光客,開了後認不認台灣的接種證明,那時台日兩邊的疫情狀態,台灣檢疫期是否有所縮短,縮短到什麼程度,先開了商務後台灣疫情控制狀況,會不會有下一個重要變種株出來攪局?等等。

台日兩邊疫情如果差不多,在社區都有低度流行但醫療都可以承受,這樣開放的速度反而可能快。如果台灣還是一直控制在低檔,那可能就遙遙無期。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977 views01:32
打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