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滚雪球🔥每日股市行情股票解析☄️

电报频道的标志 zggs666 — 滚雪球🔥每日股市行情股票解析☄️
电报频道的标志 zggs666 — 滚雪球🔥每日股市行情股票解析☄️
通道地址: @zggs666
类别: 没有类别
语言: 中国
用户: 3.90K
频道的描述

本频道内容为个人的分享、交流,不保证其真实性,不构成实际操作建议,投资者如据此交易,风险自担,盈亏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键字:股票 美股 A股 ETF 理财 经济 基金 股市 金融 财经 投资 推送 炒股 资源 新闻 货币 媒体 资讯

Ratings & Reviews

2.00

3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0

4 stars

0

3 stars

1

2 stars

1

1 stars

1


最新信息 6

2022-07-20 13:26:15 短线
最近短线不太好做,连续两天没动手,今天出手了!买回润贝航科,成本价40.35元,低位次新+军工概念。今天军工表现的比较强势,主要是受外围刺激,走的强的主要是海工装备,国产航母概念。看看能不能像低位来发酵。反正这票位置比较低,流通市值只有8个多亿,比较容易拉升的,低位埋伏一下。

大盘
目前看走的是个普涨行情,赛道股开始降温回落,但是个股均有一定的普涨。目前行情还是积极看多,主要有几个方面因素。一是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戏是七月份,加戏的预期已经没有了。后面就腾出了宽松的空间。美股实际上已经开始提前反应了,昨天美股科技股等受资金松紧度影响较大的板块开始提前反应。所以从外围的角度来看,影响在变弱。二是Y情的影响肯定会减弱,现在防控方面技术能力都在提高,像今年上半年魔都这种大事件,可预见的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比较低,经验在累积。多方面来看,宏观角度讲肯定会越来越好。三是上半年GDP增速只有2.5%,下半年财政肯定要发力,对于宏观和资本市场肯定是利好。

第二点因素是现在看着新能源板块新高筑顶的几率大,但是除了新能源板块,绝大部分A股基本上都是底部趴着的。资金轮换出来完全有地方承接。这根原来情况不一样,A股就算新能源见顶,也只是结构性见顶,资金是有地方流的,不像原来小牛市那种,什么票价格都高,无从下手。很多人担心新能源见顶之后,资金急杀杀穿3000点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就算见顶,也是顶部温和出货,不是题材股那种断崖式的跳水。毕竟新能源的天花板很高,总有资金看好长期的趋势,现在还有新基金往里面冲,出来的资金大部分都是底部吃满利润的。如果说资金和平切换,不搞幺蛾子的话上面的空间还很大。今年A股也好,宏观也好是个小年,但明年绝对是个大年,很多资金是看到6000点上方的,我们不那么乐观,也没有必要那么悲观。

半导体周期反转明年1-2季度,但是股价反转估计快了。实际上看美股半导体板块,从年初到现在调整也半年了,跌幅都在50%左右了,幅度绝对够。内存价格也是历史新低级别,周期性就有上升和下降两个过程,个人觉得底部肯定是探明了,只是等反转吧。但有闲钱也不会加仓,多余资金主要做做短线,平滑下收益曲线,要不然持仓太难受了。养鸡股也是布局的重点,目前看周期反转在明年下半年,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全年大概率继续亏损,从资金炒作的时间来看, 股价反转应该在年报预告之后,明年一月份左右。当然也不排除资金提前炒作,真正比较好的布局点是今年年底,说白了现在不追高新能源的话,不管买啥板块基本都是等。所以就耐心等等吧。
358 views已注销, 10:26
打开/如何
2022-07-19 14:32:44 大盘
今天短线因为无交易,盘面也没啥好讲的。给大家讲下基本面。因为昨天下午兆易创新召开了业绩交流会,是董秘主持的,但董秘也不是业务出身,说明会也讲的比较保守,今天结合下6月24日程总的讲话,和6月29日兆易创新的经销商大会的情况给大家预测下全年业绩,和明年业绩的展望。毕竟做长线投资最重要的是公司的业绩情况,股价最终肯定会修复,根本所在还是今年和明年公司能创造多少利润。我一般预估的业绩都相差不到5%。今年中报说15亿利润,只比预告值少了2000万而已,具备参考价值。

先说结论,年底扣除思立微商誉减值部分,兆易创新的全年利润大致在32亿以上,保底应该是有32亿利润的。今年算是半导体周期下行年,公司基本能保持50%的增速,明年的增速肯定是高于今年的增速的,所以明年多少利润,拿今年利润乘以1.5倍就出来了。中报预告出来,半导体行业继续杀估值无非两个因素,一是资金面新能源持续抽血,二是基本面,害怕下半年业绩跳水,但现在我得到的信息汇总的结论就是今年不会差32亿。

半导体降价对于兆易创新来说主要集中在低端MCU降价,降价幅度在10%-20%。但是兆易创新低端的MCU只占总出货量的20%,大部分产品价格稳定,没有变化,高端的F7系列继续缺货。所以今年MCU的毛利率是会降一些,但是营收增长会回补毛利率的下降。去年MCU工控占比35%,今年工控占比已经50%以上了,网络通讯占比15%,这两个大头的出厂价格基本没变。明年车载MCU的目标是占比到10%。昨天董秘说没有出货是不对的,是没有大规模出货,因为产品导入需要时间,顺利的话明年车载MCU的占比会接近10%。公司低端的F3的系列已经全部砍掉了。7月份F4(中高端)的产出会大幅的提升。在中芯再做转产后会做425/427/470的更高规格F4跟M4系列产品,是一部分增量。很多客户都拿不到货,所以兆易承接了非常多的订单。兆易今年高端F4的占比肯定是会提升的。

今年MCU的增长点在储能板块,主要布局了MCU和正在开发的PMIC产品。公司工业应用里面,储能是其中关键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具体占比数据暂时没有。逆变器、携带式、户用、微型储能器,基本所有需要MCU的产品都在布局。储能芯片MCU与设备数量相关,同样的设备功率越大所需的MCU芯片数量越多。(这块业务还没大到让领导记住市场规模和其他具体数据)。所以说MCU远远没到天花板,这票的高速成长期还很长。

第二点是NOR,NOR的价格是呈现下行趋势,主要是128MB及以下容量,国内能做128M以下的NOR企业比较多,但能做256M的就很少,一般只有兆易跟海外能做。所以虽然NOR有些降价,他在海外业绩还是非常漂亮,兆易他在国内的占比不到1/3。不管是海外还是国内,256M以上的产能还是非常紧张,价格一直都非常坚挺。兆易创新基本不受影响。即使是其他厂商的128Mb的NOR,也就降了10%左右。关于车载NOR的市场,全球目前是3亿美金,2025年大致到6亿美金,兆易创新今年出货量大致在2000万美金的样子。也是个增量市场,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第三点是DRAM。今年主要是靠19NM的DDR4出货。17NM的DDR3还没有大批量出。因为合肥长鑫的17NM制程内存的良率还没上去,现在内存降价周期大规模出货的话容易亏损。所以兆易创新这块是有序推进的,不是说研发除了什么问题,研发已经结束,等合肥长鑫的良率上去,这毕竟是目前中国最先进制程的内存。良率爬坡需要一个过程。明年17NM的DDR3和DDR4是个主要的利润增点,因为竞争对手华邦电,宏旺目前都是25NM制程,规划中的是20NM,兆易创新成本上就会比他们低25%,市场竞争力非常明显的。

总结:这票的基本面优秀,走不好一是大股东减持,二是半导体周期下行带来所谓的错杀,三是资金都在新能源呢。这个时候应该给大家说明公司的情况。不要被网上别有用心的,非蠢即坏的自媒体营销号或者网络喷子带歪了。带血的筹码肯定不能割给别人,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321 views已注销, 11:32
打开/如何
2022-07-18 12:48:25 短线
今天短线止损了广联航空,亏了3个多点,低位补涨短期可能也不回来,拿着也是浪费时间,短线操作还是追求效率的,3%止损的话亏损幅度也不大,做一次试错。

经历了上周的连续下跌后,市场今日普涨反弹。热点方面储能和一体化压铸表现突出,金智科技的二波走势也带动了一批高位股反抽,永清环保的大号二连板则刺激了一批环保股上涨。总体来说市场并没有明确的主线,基本是随行就市。所以今天止损出局之后并未新开仓,明天看看机会吧。目前短线是控制住节奏,减少回撤,保住利润,慢慢滚起来。

大盘
今天指数修复,小票走的比较好,新能源调整。半导体继续下跌寻底。2季度半导体板块的预告基本披露完毕了,但是板块并没有触底反弹,很多龙头业绩不错,但还在跌什么原因呢?周末从基本面和资金面2个角度分析了,今天我们讲个更实在的问题,到底哪里是底部,反转何时回来。

首选大胆的下个判断,就兆易创新来说,120左右是个底部了。为什么这么判断,如果今年三四季度受半导体周期影响,业绩增速不太理想的话,全年最差也就是30亿利润,目前各大机构给出的2022年全年利润预测都在32亿上方,我们假设就只有30亿,那么目前价格的估值就是28倍左右。基本上是估值极限区域。今年半导体在消费电子端去库存,简单说就是不景气。但是库存大致在明年上半年到正常水平,这个是国际机构做的大致预测。简单说景气周期可能在明年二三季度开启。兆易创新主要是工控和汽车两个领域占大头,明年增速大概率能保持在50%左右,那么30倍PE肯定是一个估值极限,除非市场继续发神经。

第二个关键问题是何时反转。目前二季度预告全部结束了。北方华创,兆易创新这种消费电子占比少的公司中报增速都非常高,为什么继续杀呢?现在杀的是三季报不理想的逻辑。市场预期三四季度增速可能走低,或者没有增速,提前杀一波估值。所以说半导体周期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见底,但是股价一定会在三季度见底。一般来说A股都是提前半年时间炒作。所以说三季度肯定是能见底的。大致就是这个价位,在往下跌可能性不大。对于长线资金或者说新资金来说,这个价位是个加仓位置,跌多了自然有承接资金来抄底,没有啥太大的担心。

另外一个因素要看何时新能源退温了,A股全大部分资金都拥挤在新能源赛道。要等他们撤出来轮动才是反转的机会。因为今年是半导体周期下行的一年。半导体赛道到底行不行,要看周期下行期行业龙头的表现,最终资金认可半导体的成长性,就有可能走出一波轰轰烈烈的牛市。我肯定心里有底的,明年半导体大年,看看资金何时反应吧。

说白了,市场主体资金不参与半导体板块,那么半导体板块就没法定价,它的股价就是浮萍生不了根,随波逐流。所有的估值策略都要主体资金参与才能生效。主体资金何时参与那就等他们在新能源赛道出来,所以耐心等吧,急也没有用。
283 views已注销, 09:48
打开/如何
2022-07-18 07:24:45 早盘交易
早盘止损了广联航空。
公司优势
铖昌科技主营模拟相控阵T/R芯片产品,负责芯片产品全生命周期经营。公司主要微波毫米模拟相控阵T/R芯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负责套片全生命周期控制。本产品主要应用于相控阵雷达中,涉及高端相控阵相关产品居多,同时覆盖探测、通信、导航、电子对抗等领域,在星载、地面、机载、舰载、车载相控阵雷达中实现产销,并且应用于卫星互联网、5G毫米波、安防雷达等领域,目前产品多用于国内航天航空、及雷达相关领域的核心国家级单位。

销售客户逐步拓展,公司业绩高增。铖昌科技2018年逐渐形成规模销售,主要产品销售企业均为国家单位及科研院所等,集中度较高,整体收入集中于每年Q2及Q4两个季度,符合行业特征。公司营业收入每年持续递增,2021年实现营收2.11亿元,同比增长21%,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其中2020年当期股份支付费用为5,181.68万元,若增加股权费用,同比增长约68.4%。

相控阵T/R芯片为公司主营产品,连续三年营收稳健提升。2021年公司主营产品相控阵T/R芯片,营收1.93亿元,同比增长24.2%,占比整体营收90%以上,芯片供应端主要为星仔及地面部分产销营收,星载营收约占相控阵芯片营收80%。公司其余为技术服务收入,公司营收结构较为稳定。公司期间费率结构稳定,2020年公司支付股份费用5181.68万元,其中3794.33万元计入管理费用,其余总体规模保持稳定。

相控阵技术加速雷达市场渗透,有望推陈换新

军用装备预算稳步增长,为雷达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央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共中央支出国防预算截至到2022年达到14504万亿元,同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7.1%,其中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速武器装备的迭代升级和发展,是推动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据统计,军需装备占2017年国防费用里面的41.11%,同比2010年增加7.85pcts,未来国防装备支出持续增长,提升空间可期。国防信息化主要包含五大领域:雷达、卫星导航、信息安全、通信设备、电子设备,雷达作为重要领域之一,有望大力发展。

相控阵雷达将替代传统机械式雷达,替代市场空间较大。目前有源相控阵雷达凭借独特的优势,应用于飞机、舰船、卫星等国防设备上,成为目前雷达技术的发展主流趋势。根据ForecastInternational分析,2010年-2019年全球有源相控阵雷达生产总数占比全部雷达生产14.16%份额,总销售额达到131亿,总占比26%,替代空间较大。

雷达产业中,铖昌科技为相控阵T/R芯片制造关键公司。相控阵T/R组件研制技术较为先进的单位以国防重点院所为主,如中电13所、55所等,铖昌科技依托自身在IC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攻克了模拟相控阵雷达T/R芯片组件核心技术问题,有效解决了模拟相控阵雷达T/R芯片组件高成本问题,使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我国大规模推广应用成为现实,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批量应用于航天航空、舰载、车载等相关雷达设备。公司主要芯片包括GaAs功率放大器芯片、GaN宽带大功率芯片、GaAs低噪声放大器芯片、GaAs/Si基多功能芯片、数控移相器芯片、数控衰减器芯片等。

相控阵芯片核心发展,低轨卫星市场未来可期

低轨卫星大力发展,国内航天航空企业逐步壮大。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在全球通信和互联网、5G、物联网、太空军事应用等领域极具潜力,随着国内卫星发射不断提速,中国多个近地轨道卫星星座计划也逐步启动。美国以SpaceX为首的卫星公司,在2015年就推出StarLink计划,计划发射月1.2万颗通信卫星,频段为Ka、Ku、V等,建成后总容量将达到8-10Tb/s。随后中国航天企业同样加紧布局,航天科工集团推出“虹云计划”,计划发射156颗低轨卫星,2018年首颗卫星以发射成功,首次将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应用于低轨卫星通信中。银河航天提出的“银河Galaxy”卫星星座计划,计划到2025年发射约1000颗卫星,通信能力达到10Gbps,成为我国通信能力最强的低轨宽带卫星。

毫米波相控阵未来将助力低轨卫星发展。1987年国外就提出采用相控阵天线技术搭载卫星制造。目前世界各大国家都在发展相控阵相关天线技术,在卫星上不断应用,美国StarLink星座及其相关卫星,均搭载相控阵天线技术,总数量1.2万颗,目标于2027正式发射完成。参考美国等各大国家经验,我国未来低轨道卫星星座,我们预计会陆续搭载相控阵毫米波天线技术,以此带动轨道及频段资源战的掠夺,进一步扩大星载相控阵技术的市场需求,从而推动相控阵T/R芯片的市场逐渐扩大。

5G通信为相控阵T/R芯片重点下游领域,空间巨大

毫米波技术将从军用雷达延伸至民用5G通信。由于毫米波缺乏市场实际需求,而且存在传播损耗大、覆盖范围小、元件造价高等问题,毫米波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但在5G时代,毫米波则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主要由于其频谱资源丰富、大带宽数据量传输翻倍、传输方向性效率提升、传输距离短传输质量高等特点,大大提升了5G通信的优势。同时相控阵T/R芯片逐渐走向民用5G基站市场。中国工信部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基站总数996万个,5G基站总数达到142.5万个,同比翻倍增长,在未来3-5内会整体拉动基站射频芯片行业景气度,空间巨大。

估值预测
根据公司主营业务相控阵T/R芯片的套片供应情况,星载业务相控阵雷达持续规模扩张,且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地面产品2022年增速,且单台套片数量多,未来营收占比会逐年提升。考虑舰载、车载、机载等一系列产品将在新市场独树一帜,看好公司未来新品的下游验证及导入及现有业务的持续放量。

预计公司2022E/2023E/2024E营收2.8/3.72/4.91亿元;归母净利1.95/2.55/3.31亿元,yoy+22.1%/30.4%/29.8%;对应PE49.3/37.8/29.1x。选取紫光国微,及复旦微电作为可比公司,公司具备估值优势。
394 views已注销, 04:24
打开/如何
2022-07-17 09:39:42 基本面
今天周末好好给大家聊一下这个问题。半导体为什么今年走的狗都嫌弃,成为垫底板块。我从基本面和市场面给大家解析一下。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目前的确是半导体板块的下行周期。半导体行业是周期性行业,这点毋庸置疑。但我为什么说他成长性大于周期性呢?这是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如果没有国产替代的大逻辑,北方华创等设备端企业,士兰微为首的IGBT,兆易创新为首的MCU是不太可能成长起来的。进口的质量好,品质佳,生态好,售后好。为什么要冒险用国产货?但是科技战打响之后,一切都变了,给了国内芯片企业成长的空间,这是大环境。

那为什么说周期下行呢?先进制程半导体大部分用于消费电子。简单说,吃芯片性能的都是手机,电脑等设备,真正车用,工控,通讯它不用先进制程,7NM比60NM强在哪里?体积小,功耗低,这是手机等产品最在意的。因为Y情等综合原因,全球老百姓的口袋都没有原来鼓,自然消费电子作为可选消费是受影响最大的。那么度过了前两年的缺芯潮,现在大家都不缺了,之前疯狂囤货补吓得库存就得消化掉,这自然是周期下行的大逻辑。但是这个逻辑又是分化的。

先进制程肯定是市场饱和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需求在下滑。但是汽车需求是暴增的,工控的需求是稳定的。但汽车芯片跟国内芯片企业关系不大,这块是最难啃的。IGBT是广义半导体上国产替代最大的,这也是去年IGBT股很猛的原因。IGBT是啥呢?简单说就是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新能源车必须用,电池是直流电,但是电动机是要用交流电。但国内的IGBT都是基于英飞凌4代的技术做魔改的。也就是说一线国际大厂包括特斯拉不会用你国产的IGBT。随着10万以下的电动车销量的减少,IGBT行业也进入了分化和内卷,在不提高技术就没有活路,这也是今年IGBT小年的原因,低端市场在萎缩,高端市场在切不进去,空间会越来越小。另外新能源车不一定用IGBT做整流,因为特斯拉用的是SIC的MOS管。至于光伏逆变器IGBT用的大部分都是英飞凌的7代技术。所以国内IGBT企业时间也是很紧迫的。

回过头来说兆易创新,NOR一定还是增量市场,消费端不一定会萎缩,因为NOR的需求在于容量的增加,原来可能64MB的够用,现在需求的可能是256MB的,汽车也是增量市场。这块一定是基本盘,不会萎缩。全球一年是35亿美金市场,这个只是增,不会减。MCU是兆易创新的新增长点。兆易创新的MCU是GD32开头的,很直白的就是32位的单片机。他受半导体下行周期的影响就小,目前工控比例提高,这块业务即使今年是小年,那明年也一定是大年。

跟中颖电子等国内MCU企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他受周期性影响小,中颖电子一类的国内MCU企业只要是8位的,用于空调,洗衣机,电饭锅等。DRAM业务目前看,DRAM价格走低是事实,内存本来就是大宗产品,但今年价格下行对于目前的兆易创新影响有限,因为兆易创新创收的产品17NM的DDR3产品在明年才大规模创收。可以说当前的兆易是两条腿走路。

对于三季度的展望,国内的半导体企业肯定得承受周期下行的考验。这是分化的时候,退潮以后才看得出来是谁真正有实力的,只能说兆易创新的影响较小,但不管环比还是同比,三季度可能都不会太理性,这个是要有心理预期的。三四季度也是揭底裤的时候,那些公司好,哪些不好一目了然。那么这轮短暂的周期下行大概率回到明年上半年,各大企业去库存到安全水位自然会开始补库存。消费电子明年也大概率要回暖。道理很简单,你的手机能再坚持一年,但想坚持2年那的确会让你很难受。这轮周期下行也是行业洗牌的阵痛期,好公司会活下来越来越好。行业的每一轮牛市都必须经历周期下行然后周期反转,目前看,这个爆发的时间节点在明年。

兆易创新只能说股权结构,大股东大基金减持,管理层与二级市场的沟通能力较弱,在过去的2年爆发周期内只经历了2个月的高潮,是非常不幸的,但不管怎样,价值最终都有个认可的过程。当他成长为全球十大MCU企业,或者全球十大纯IC设计类企业,市场资金又会重新给与一个合理的估值。

资金面
在半导体调整的2年,新能源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从161元宁德时代的定增通过以后,新能源大潮开启了。这其实是行业的第二轮大浪潮。在这之前的几年,锂电炒作的还是当升科技,新宙邦等公司,这轮轰轰烈烈的大潮是以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展开的。像极了半导体。目前的半导体就是第一轮小牛结束后的阵痛期。

在当前的背景下,市场资金全部哄抢新能源,提前布局上车的资金吃的盆满钵满,没有底部重仓的机构也是波段来回做,吃点小肉。这样的市场风格下,半导体难有起色。有稳定赚钱的模式谁会去试错新的生意模式。新能源是全新增量的市场,其次新能源产业链不受漂亮国的掣肘,这是它相比半导体最大的优势,产业链大部分在国内。所以半导体想去跟新能源抢资金是非常不现实的。这个事实必须接受。

但是比亚迪已经是世界第三大车企(市值),宁德时代也稳稳站在1万亿以上,这个位置,资金还能怎么拖上去。新能源市场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这点必须承认。但是目前这个位置有巨大的泡沫也必须看清,那么只能等泡沫破裂资金重新做选择,半导体才有生的机会。从狭义的乘用车领域,比亚迪没有一款车能达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但他市值世界前三,这个泡沫显而易见。当年中车的市值超越波音,最终也成为灵车;再早点的中国石油,虽然历史不能简单的对比,但这点思考是有意义的。

我看很多价投的大V哭天喊地,投资的信念崩塌,我觉得没有必要。首先必须明白A股的风格是资金推动炒作,自然做价投就比较难,价值回归的过程就比美股要更久。其次A股没有完善的做空机制,你只能等报团的人自然瓦解,价值回归就更慢。

既然选择做价投,在A股这样的环境下,那必须得承受这样的极端情况。价投这么难为什么还做?如果你短线做的好,自然不用做;但你只是追热点,那么90%的资金都是追热点,做趋势,为什么只有10%的资金笑到最后呢?钱从来都是不好赚的。价投抓住了投资中最本质的问题,他的逻辑是比较严谨的。严谨的逻辑能让你底部重仓持有到价值兑付。
405 views已注销, 06:39
打开/如何
2022-07-14 13:02:07 短线
今天短线追高进的广联航空,成本价28.43元。主要是盘中军工票走强,广联航空又处在低位,即使今天封不住板,明天没溢价,那回调的幅度也有限。不像上周追高排板进的东风汽车,一旦炸板,第二天容易跌停,造成大幅度亏损。两者有区别,广联航空本来是低位,而东风汽车本来就是高位进阶,风险和收益是不一样的。希望本期第一只追高票能够获得成功。

大盘
今天还是新能源唱主角,目前开始往储能方向炒作,看看阳光电源的表现,只能说资金为王,太流弊了。锂电上游锂矿继续回调,昨天天齐锂业半年报出来了,半年爆赚100亿,基本上行业利润,上游吃了一大半。暴利从来都不可持续,稳定的高毛利只有二条路,要么你像贵州茅台一样,要么你像苹果一样科技壁垒。资本壁垒是最容易打破的。资本壁垒的行业基本上都是重资产制造业,一般也就是20%左右的毛利率。

因为爆炒储能概念,作为储能概念相对收益的逆变器板块自然资金开始接力。阳光电源业绩这么差都无所谓,现在传今年逆变器订单还是暴增,毛利率下来了,但是营收可以上去弥补,是机构资金炒作阳光电源的主逻辑。根本来说,很多基金还在光伏,逆变器板块没出来, 哪有不炒自己持仓的道理。就是那句话,你买的都是看好的行业,你不买的都是你不看好的,机构也是一样服从这个道理。资金为王。什么时候炒完谁也不知道,目前是个疯狗抢食阶段。

新能源赛道股已经是A股之癌了。一方面权重和资金淤积量已到了A股不能承受之重,二来产能迅速过剩,估值越走越高,三来这些吃补贴的行业,现在要吃不起了。不知道泡沫破了,结果有多惨。低位没买,高位不眼红。

兆易创新迟迟不出中报预告,很多资金是要跑路的。中报预告上交所不是强制性披露,你可以披露也可以不披露。但是你不披露很多资金会认为你没到50%的增速,这周一资金抢跑出逃也有这方面原因。大家预计是上周五吃公告,结果没出。这就是没有实控人企业的坏处,大股东持股比例低,或者说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他维持股价健康的意愿就低。实控人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它就倾向于做市值管理,时不时发出回购公告,经常不断的和二级市场投资者交流,实时的发布企业的最新动向,这些都有助于资本对公司清晰的认知,有利于股价的走高。而然兆易创新一个都没做好。哎,会做的不如会吹的,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的。
410 views已注销, 10:02
打开/如何
2022-07-14 06:30:22 机构看市
昨天复盘大致介绍了下新希望,今天给大家整理下新希望的研报。
新希望是目前农牧行业中产业链最齐全的上市公司,业务涵盖饲料、生猪养殖、禽产业及食品业务。近年来,公司不仅保持着饲料销量国内第一的领先地位,同时大力发展的生猪养殖,不断为公司成长注入新动力。

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262.62亿元,同比增长14.97%,其中饲料业务占比收入占比56.1%,生猪养殖业务收入占比13.6%,较2020年下降8.9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到猪周期影响。

饲料主业保持稳定,养殖业务波动明显。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95.91亿元,同比减少293.98%,拆分来看,饲料业务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22.8%;猪产业受周期波动出现大额亏损,亏损111.5亿,同比下降471.7%;禽产业亏损2.38亿,同比下降8450万;食品板块盈利1.3亿,同比增长60.5%,首次突破亿元规模;民生银行投资收益9.7亿元,同比下降4.1%。

公司优势
饲料稳中求进,不改龙头本色

饲料业务一直是公司的主要支柱,在国内饲料行业中多年保持规模第一。2021年,公司饲料内外销量合计2824万吨,同比增长18.07%,其中外销2132万吨,同比增长20.6%,总销量市占率9.6%,保持行业第一位置。分品种来看,禽料市占率13.2%,位列全国第一;猪料市占率7.6%,水产料市占率7%,均位列全国前三。

巩固畜禽基石,拓展成长赛道。禽料是公司最主要的饲料产品,市占率保持行业第一,2021年总销量1606万吨,市占率13.2%,同比增长0.9pct;外销1333万吨,同比增长7%。2021年猪料外销584万吨,同比增长68%,总销量市占率7.6%,同比增加0.1pct。近年来,公司尤其加大了特水料的投资和营销力度,2020年,特水料销量36.64万吨,同比增长120%。2021年上半年特水料同比增长105%、功能水产料增长115%。

猪业积淀已久,降本提效迎反转

公司在养猪业务积淀已久,坚持高标准建设与扩张。截止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际育肥产能已经达到4000万头,较2016年增长19倍。从产能来看,截至2022年5月公司已建成的种猪场大概有145万头左右,运营中母猪产能为11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90万头,根据公司规划,预计2022年底能繁母猪100-110万头,2023年底120-150万头。

效率提升初见成效,成本稳步回落。受前期加速扩张、疫病干扰等因素影响,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自繁仔猪育肥的成本均在20元/公斤左右。由于在21年前,公司曾经阶段性外购仔猪,育肥,因此合计出栏的完全成本更高。2021年一季度末,公司已经叫停外购仔猪和母猪,进而育肥猪中高成本外购项影响在2021年四季度起基本消除。去年四季度以来,公司自繁仔猪育肥成本已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年底成本已降到17.9元/公斤。2022年一季度,受原料价格上升和冬季季节性疫病影响,成本略反弹至18.7元/公斤,但成本水平较2021年前三季度已经明显回落,4月公司成本已经降至18元/公斤水平。

禽链稳量提质,食品扩张升级

屠宰规模行业第一,年屠宰量超7亿只。在禽屠宰环节,公司优先宰杀公司自养的4亿只左右的商品代鸡鸭,同时灵活收购部分商品代鸡鸭。通过上述方式,公司近年来年禽屠宰量超过7亿只,每年生产近200万吨的禽肉,多年来一直高居行业第一位。在白羽肉鸡方面,公司将保持适度规模,致力于提高生转熟比率;在白羽肉鸭方面,公司将充分发挥规模优势,致力于提高副产品转化率;实现并保持鸡鸭产品成本的行业领先,进一步鲜品销售比例,成为下游主要赛道中头部客户的核心供应商,最终实现单只利润的行业领先。

食品业务是公司长期转型发展的方向,近年发展态势良好。公司食品业务主要包含屠宰分割业务(生猪)与食品加工业务,此外还有中央厨房等细分领域。2021年营业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2.21%,归母净利润1.3亿,同比增长60%。肉制品和预制菜方面,公司持续走大单品路线,2019年推出了爆款产品小酥肉,2021年延续火爆势头,全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同比增长66.7%,公司依托小酥肉,带动其他产品销售和拓展,近3年肉制品业务销量稳步提升,2021年销量达到25.35万吨,同比增长16.93%。

养殖周期反转,饲料拐点将至

4月中旬以来猪价呈现持续上涨,从低点的约12元/公斤上涨至20元/公斤,当前猪价的实际上涨的幅度和速度已超预期,但节奏和趋势符合前期逻辑。

猪料降幅逐月扩大,周期换挡利润或先修复。2022年1-5月全国猪料累计产量5086万吨,同比减少5.7%,5月单月同比降幅14.6%。猪料销售和行业存栏具有较高相关性,在2021年高基数影响下,预计后续猪料仍同比下降状态。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母猪、仔猪料同比降幅明显,具有明显的行业亏损下猪饲料销售结构特征。随着周期推进,猪价有望回升至盈亏平衡点以上,带动行业补栏,母猪料、仔猪料等高毛利前端料或率先恢复,猪料整体吨利有望率先恢复。

原材料价格上涨,龙头企业市占率有望提升。2020年起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中小企业被迫退出,行业CR5从2019年22.6%提升至2021年的26.8%。2022年以来,玉米、豆粕价格持续上涨,迫使饲料产品继续提价,2022年1-5月猪、蛋鸡、肉鸡配合饲料价格累计同比增长5.3-9.3%。上游原料原材料高价和下游利润承压进一步考验饲料企业竞争力,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估值预测
随着猪价反转和公司成本改善,预计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4、79.8、50.3亿元,同比分别+106.7%、+1139.6%、-37.0%。考虑23年养猪可比公司业绩回归正值,对23年进行分部估值,饲料、生猪、禽、食品、民生银行投资收益分别为17.3、47.3、1.5、1.9、11.8亿元,根据可比公司分别给予15x、11x、17x、31x、5xPE,合计市值923亿元,目标价20.49元。
472 views已注销, 03:30
打开/如何
2022-07-13 12:34:15 短线
今天平推了润贝航科,卖出价40.37元。拓山重工涨停主要沾了基建的光,次新股整体强度还是差了点,虽然超跌反弹的逻辑没变,但懒得等了。继续给大家整理下养殖股。观点不变,反正A股炒周期,自然要找周期性最强的票来做,A股就是资金推动,预期的预期。目前养殖票基本底部趴着,高点下来70%左右跌幅。反正现在业绩也是亏损,市盈率负数,也不存在杀不杀估值的问题,多亏和少亏没有啥本质区别。投资逻辑太简单了,就是赌周期反转,记住这个A股特点,越简单的逻辑越好炒作,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大家都是盯着季报炒股烦烦的,扯远期意义不大。

要赚快钱得顺应市场规律,至于到底能不能赚钱另说,但是持股体验好得多。今天给大家整理下新希望的基本面,也算养殖业的绩优股了。高点42元跌下来,幅度够大,去年亏损95亿,今年只要业绩有反转,马上盈利几十亿,如此大的利润弹性 ,有爆炒的空间。

新希望主要是两大业务,饲料和养猪。同时受养殖周期影响。4月中旬以来猪价呈现持续上涨,从低点的约12元/公斤上涨至20元/公斤,当前猪价的实际上涨的幅度和速度已超预期,但节奏和趋势符合前期逻辑。猪料降幅逐月扩大,周期换挡利润或先修复。2022年1-5月全国猪料累计产量5086万吨,同比减少5.7%,5月单月同比降幅14.6%。猪料销售和行业存栏具有较高相关性,在2021年高基数影响下,预计后续猪料仍同比下降状态。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母猪、仔猪料同比降幅明显,具有明显的行业亏损下猪饲料销售结构特征。随着周期推进,猪价有望回升至盈亏平衡点以上,带动行业补栏,母猪料、仔猪料等高毛利前端料或率先恢复,猪料整体吨利有望率先恢复。

第二点原材料价格上涨,龙头企业市占率有望提升。2020年起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中小企业被迫退出,行业CR5从2019年22.6%提升至2021年的26.8%。2022年以来,玉米、豆粕价格持续上涨,迫使饲料产品继续提价,2022年1-5月猪、蛋鸡、肉鸡配合饲料价格累计同比增长5.3-9.3%。上游原料原材料高价和下游利润承压进一步考验饲料企业竞争力,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另外说一下昨天雪球大V赤焰永明发表的半导体终局的文章。个人认为明显有误,目前是开局,根本不是终局。之所以走不好,是因为这是开端,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路子才开始走,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怕被卡脖子,资金就不太愿意抱团,但是卡不卡脖子从来都是ZZ问题,这里面是大国博弈的结果。每年国内进口第一是半导体,2.8万亿。原油1.6万亿,铁矿石1.2万亿。前者是后者之后,现在半导体行业是开局还是终局一目了然。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输就输在布局早了!A股资金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现在才刚起跑,资金当然不报团了。不是我选错了股和行业,是我选错了时间,进的太早,可能以后会是十倍,百倍。但是在它爆发之前可能就会把我熬死了。
662 views已注销, 09:34
打开/如何
2022-07-12 11:52:34 短线
指数3连阴,尾盘加速跳水,明天情绪上或有小回暖,但短线趋势明显被空头压制,还没有明显调整结束的信号。行情不好就少做,不亏就是赚。次新股下午有过两波小异动,但整体强度还不够,润贝航科继续持股。

大盘
A股的确是资金推动的,什么道理都没用,资金推动是A股的主动力。赵老哥当年说的没错,A股只有资金推动这唯一的逻辑,其他什么套路都不好使,表面上一堆大道理,投资逻辑和哲理,本质上都是割韭菜。看看现在A股不灭的神话,阳光电源,比亚迪等等。阳光电源一个做逆变器的,行业定价权是最弱的,上游受制于英飞凌的芯片供应和价格波动,下游受大厂订单影响,结果因为刘蓓松基金重仓,结果想让它涨就涨,想跌就跌,A股本质上和电视剧大时代里的桥段并无本质的区别。

今天比亚迪又爆新闻,但没有证实,也就不多说了。比亚迪市值接近一万亿。网络上各大平台,微博,知乎,雪球,B站全是说比亚迪车非常优秀的,车友圈看看车友的评论,二级分化严重。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说直白点水军太多。原来觉得蔚小理电动三傻已经很离谱了,尤其是李斌那闻不了汽油味的嘴脸着实恶心。结果华为余大嘴更离谱,说它的增程式混动比汽油车省油一半。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不少人还是喊着爱国的口号各种割韭菜的。

现在市场特征就是互联网造势,然后开卖,营销拉满。其实A股市场也是这么回事。现在的股票市场跟新能源汽车市场简直一摸一样,公司到底好不好根本无所谓,只要吹得人多,信的人多就行了,谁管真相到底是啥。所以说只有资金推动一条逻辑。其他东西别管了。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股票市场更是如此。北方华创昨天出业绩预告,符合预期,利润增速一倍多,今天大跌。说白了资金不玩 ,你的业绩就是假的。机构的观点是实现了国产替代的产品就不是科技了,那是周期,说白了别人不买,那什么都是错的。你必须等新能源彻底屠杀资金,这些逃出来的资金才有可能做半导体。

所以说搞毛价值投资,从今天起,我要做个彻头彻尾的夹头。在A股的环境下只有两个逻辑久经考验,一是趋势,说简单点抱团,比亚迪都炒到1万亿,全球第三,常理已然不重要。二是周期,什么板块都冠以周期来炒。当下我觉得炒养殖行业得了,周期底部亏损,周期上行可能一年赚几十亿。这个利润弹性足够大了, 炒什么科技!炒股嘛,学那么多知识有用么?没球用。

当年汇添富炒作安硕信息到230多,和现在机构抱团新能源有本质区别么?没有,这市场就是这么玩的。说点正事,养鸡周期弹性够大,但也准备周期见顶提前三个月出来,后面再多的利润也不要,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散伙饭。

半导体为什么不能抱团,说白了技术风险大,自主可控难,外部干扰因素太多。等28NM技术自主,分分钟抱团,资本都逐利的。
802 views已注销, 08:52
打开/如何
2022-07-12 06:20:25 机构看市
【国泰君安:动力煤强势叠加焦煤需求触底,煤炭维持高景气】机构推荐:1)稳健龙头:中国神华、陕西煤业;2)兼具成长:靖远煤电、华阳股份;3)优质弹性:兰花科创、山煤国际、兖矿能源、中煤能源、潞安环能、昊华能源;4)稳增长:平煤股份、山西焦煤、淮北矿业、上海能源、盘江股份、首钢资源、中国旭阳集团。

【中信证券:M2-M1“剪刀差”收窄 实体经济活跃度有所回升】中信证券指出,6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6900亿元,为2年来最高值,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回归至正常区间,上海等地区复工复产和专项债集中发行带动相关融资可能是主要原因。随着房地产销售降幅收窄,居民贷款也出现边际回暖。在信贷和政府债的支撑下,社融同比实现10.8%的增长,增速比上个月高0.3个百分点。

【知名基金经理调研忙,新能源和科技成重点】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诺安基金蔡嵩松、兴证全球基金乔迁等多位基金经理调研路径曝光,新能源和科技赛道仍是调研重点。

【中信证券:汽车零部件赛道挖掘 建议关注5G网络、遥控泊车等】中长期建议关注空悬、HUD及全景玻璃车顶;从中短期视角看,空悬仍待观察后续新车发布情况及标配空悬的新车型的销售情况,全景玻璃车顶及HUD因装配率提升后续有望进一步渗透。此外,基于装配率指标,观察了45个零部件/功能的上车情况,针对较低装配率的零部件/功能,中信证券认为5G网络、遥控泊车、透明底盘、隐藏式电动门把手装配率迅速提升,相关赛道具有快速渗透可能。

早盘策略
指数昨天跌破平台,尤其是新能源板块跌幅较大,虽然诱因是一句话,但本质上还是这段时间涨高了,晚间赣能股份停牌,对妖股情绪也会有压制。资金重新组织进攻需要时间,这段时间交易难度会比较大,降低交易频次,耐心等机会。持仓未变。
795 views已注销, 03:20
打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