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商業周刊

电报频道的标志 businessweeklytw — 商業周刊
电报频道的标志 businessweeklytw — 商業周刊
通道地址: @businessweeklytw
类别: 企业和初创企业
语言: 中国
用户: 3.08K
频道的描述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華人世界的第一本財經週刊,台灣發行量No.1雜誌。《商周》的使命,就是致力建立一個多元載體資源平台,讓人們可以透過不同的媒體載具,方便自主地接收文字、影音、圖像、課程等多元豐富的優質內容。

Ratings & Reviews

2.50

2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0

4 stars

1

3 stars

0

2 stars

0

1 stars

1


最新信息 33

2021-09-06 07:30:01
【比特幣沒死透,證明資金尚未退潮!Fed頭號鷹派態度放軟,股市能樂觀多久?】

聯準會 (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於全球央行年會發表演說之際,美國股市看回不回,持續邁向新的里程碑,就連原本崩跌的比特幣,近期也默默爬回5萬美元的價位,眼下似乎沒有削弱市場追逐風險的理由,「比特幣不死,股市多頭不止」,或許還真有一點道理。

美股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本週二(24日)收盤攻克15,000點大關,這個從1971年推出、被視為資訊科技產業風向球,甚至代表美國經濟的指數,從14,000點漲到15,000點之上,共耗時136個交易日,此為2018年至2019年從8,000點升到9,000點耗時335個交易日以來,達到「千點」里程碑最久的間隔,但這值得額手稱慶嗎?

紐約National Securities首席市場策略師霍根(Art Hogan)指出,股票指數攻下整數關口,對於投資人和一般民眾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為它能吸引並非每天關注市場的人的目光,這可能是鄰居阿姨隔天會讀的少數幾則新聞之一。」

同時這也提醒那些看空的投資人,儘管存在Fed刺激措施可能退場、新冠疫情持續延燒等憂慮,但是企業的利潤和收入還在成長,目前市場運行良好。

另一方面,市場上也有一說,只要象徵投機風氣的比特幣還沒死透,就是資金尚未退潮的證明,估計股市也不至於崩到哪去。

這個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在今年4月一度飆至約6.4萬美元的高峰,隨後受到多項利空消息衝擊,價格腰斬跌破3萬美元,沉寂一段時日之後,如今再從谷底翻身衝上5萬美元,雖然還沒收復歷史高點,但這漲勢足以讓比特幣投資人歡天喜地,甚至有人樂觀看待,比特幣將於今年底漲到10萬美元。

無論股票或比特幣,行情還是需要靠著真金白銀堆砌出來,這就不得不看Fed的臉色,貨幣政策一旦收緊,在美元走強的環境下,其他資產的魅力恐將逐漸褪色。

來勢洶洶的Delta病毒可能成為拖住Fed行動的關鍵因素,而今看來有望成真,因為就連多次喊話應該儘早縮減QE的頭號鷹派官員、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卡普蘭(Rob Kaplan)也在日前意外調整論調⋯

詳見全文:https://pse.is/3ntcjh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289 views04:30
打开/如何
2021-09-06 03:30:02
【iPhone13將上市》蘋果漲,為何蘋概股不漲?留意兩方向「變心」殺傷力】

9月中旬,蘋果最新手機iPhone13即將上市,吸引蘋果迷關注,但在投資市場上,沾著蘋果光的族群還能吸睛嗎?

先看蘋果本尊的表現,今年股價漲幅達18.3%,8月30日更以153.12美元收盤價,創歷史新高,而這新高價與摩根大通、花旗等投資機構的目標價170美元還有一大段距離。

同期間,蘋果供應鏈中逾48家台廠,僅鉅祥、景碩等13家表現優於台股大盤的18.1%,另外竟有高達24家是負報酬,其中還包括了本該受惠今年iPhone新機銷售的大立光、臻鼎-KY,以及才打進Mini LED供應鏈的台表科、富采等公司。

為什麼蘋果漲了,台灣蘋概股鮮有「漲」聲?還是在新機上市後,才會發動?「不要抱太大的期待!」多位產業與個股分析師異口同聲說,現役台灣蘋概股的表現,未來不必然會再與蘋果連動,因為蘋果正在變「心」中。

轉變一》經營重心,從硬體轉向軟硬整合

「蘋果股價會漲,是最新季度的營收成長高達36%,而成長來源,不單單是手機,還有其他業務。」《超級成長股投資法則》作者林子揚說。

投資美股25年、持有蘋果長達10年的他指出,蘋果預見手機重演電腦的生命週期,亦即從成長期邁向成熟期,銷售量與營收也會從高成長轉成低成長,甚至是衰退,所以必須超前部署新的成長業務。

創富創投副總經理楊自強指出,為蘋果手機、平板電腦代工的台灣蘋概股,因為蘋果發展服務業務,甚至投入AR、電動車等新事業目標之下,對手機、平板電腦等硬體的規格更新變慢,而即使推出新機如iphone13,「規格改變不大,只能算是微升級,對蘋概股的股價拉抬有限。」

轉變二》台廠重要性鬆動,已轉布局車用市場

「蘋果概念,永遠會是一個題材,只是受惠者一直在汰舊換新。」資深半導體產業分析師柴煥欣說,對台灣蘋概股而言,除了面臨手機市場高成長不再之外,在蘋果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也在鬆動中⋯

詳見全文:https://pse.is/3m6bdj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134 views00:30
打开/如何
2021-09-05 05:00:02
【一個貿易行三代,怎靠物流、廣告一站式服務,拚出年收25億電商小金雞?】

基隆港邊一棟文藝復興風格的老洋樓,是全台最大的快速消費品(FMCG)代理商欣臨企業(前身中興食品)起家厝。

昔日的貿易行物換星移,成了熱門的打卡咖啡館,1949年成立的欣臨依舊專注貿易、代理事業,三代經營下,從阿華田、唐寧茶到勁量電池等,超過60個品牌,都由它引進台灣,去年營收達100億元。

不過,雖然70多年都做代理,它的能力卻從實體,延伸到線上。

近5年它的營收翻倍成長,關鍵在欣臨三代陳德仁對通路的多角化經營。例如,欣臨子公司欣新網握有超過100個品牌客戶,是台灣最大的電商服務商,其中9成,都不是欣臨原客戶,而是衝著欣新網電商代營運能力來的。

「其實欣新網會成立,一開始是被逼的啦!」談起這隻表現亮眼的小金雞,欣臨總經理、同時也是欣新網董事長的陳德仁說。

10年前,當時台灣電商生意尚在起步,他決定先在欣臨內部切出電商部門,應對品牌需求。隨著生意規模擴大,它找來新竹物流合資成立公司,補足B2C生意需要的小量多樣物流能力。

然而,萬事齊備,預想中每年5億到10億的穩定生意卻沒有做成。他不退縮,決定先從欣臨的代理品牌開始,協助客戶在電商平台銷售。並成為業界唯一自有倉儲、能活用3500輛車隊配送的電商代理商。

目前只有momo與PChome自建物流,其他中小型電商平台並無這項功能,欣新網補足這個需求,協助品牌在中小型平台鋪貨,完成24小時到貨的承諾。此外,它也提供大數據分析,協助促。儘管服務到位,但經濟規模不夠,成立5年仍虧損。

最後它竟還跳下來自己做廣告。「業績終究是我們要背啊。」陳德仁解釋,一般廣告公司擅長塑造品牌的廣告創意,但他們下定決心,做講求數據操作的成效型廣告。

這兩年,它因為新開發的廣告業務,轉虧為盈。而它的競爭優勢,也從一開始的物流,延伸至全套服務。為什麼一路走來考驗連連,他始終敢於嘗試,不怕扛起成敗?面對趨勢轉變,他又是如何掌握先機?

詳見全文:https://pse.is/3n325e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341 views02:00
打开/如何
2021-09-04 05:00:00
【打破三星、LG財閥神話,不靠爸的55歲韓國新首富是他!】

7月底,根據彭博統計,今年55歲的韓國即時通訊軟體Kakao創辦人金範洙,以130億美元身價,擠下三星集團副會長李在鎔,成為韓國新首富。過去一年,他的身價隨著該公司股價大漲而成長逾120%。

Kakao在韓國市占率高達9成,從即時通訊軟體起家,一路發展到遊戲、金融、交通,可以說,如今韓國人的日常,幾乎離不開這公司。

長久以來,韓國財富排行榜被三星、現代、SK、LG集團等財閥占領,其財富由繼承家族而來,但金範洙卻寫下了完全不同的故事。

他的父母只有小學學歷,憑著鋼筆廠工人和旅館清潔的工作養家。金範洙考上韓國第一志願首爾大學後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成為一家七口裡,第一位擁有大學文憑的人。

「小時候,父母沒空照顧我,這讓我們得自行開拓自己要走的路。」金範洙不像其他韓國富豪多有家裡安排好的「成功」路徑,他的人生路途雖然蜿蜒,但登頂後的風景,卻比其他人更開闊。

大學時,他第一次看到BBS,覺得網路能連結全世界的概念很神奇,因此下定決心,未來要去「有電腦的公司」上班。畢業後,1992年,他進入三星擔任軟體工程師,當時在韓國社會「三星=鐵飯碗=成功」,但他卻在工作第5年時離職。

1998年、網路熱潮,他向家人和朋友籌了約18萬美元,開網咖、賣網咖電腦管理系統,並結合線上社群和遊戲的概念,創立線上卡牌遊戲公司Hangame。2001年,該公司與韓國最大搜尋引擎Naver合併,成為NHN,也就是Line的母控股公司。

6年後,NHN市值一度位居韓國第一,但金範洙卻再次離開。那年,他在美國看到iPhone發表,相信這將改變世界,決定再創業。

金範洙能走到今天,關鍵是,他總能比別人早一步嗅出大趨勢背後的商機。而他又是如何有勇氣一次次的離開舒適圈、打造出今日的Kakao帝國?

詳見全文:https://pse.is/3n6awc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392 views02:00
打开/如何
2021-09-02 13:30:08
【出社會後,從做事到做人,8個害慘你的「學生思維」】

最近三個月,我和另一個夥伴花了上百小時帶著一群高中、大學生和自學生進行一個實作專案,我的角色不是老師,更像是Mentor或是Coach,不親自出手,只「出一張嘴」陪他們討論、執行、檢討、優化,然後不斷重複以上動作。

這段時間下來,幾位同學在很多地方的表現都令人驚豔,他們的「能力」在同儕中絕對是佼佼者。不過,專案告一段落,我和另一位Mentor的共識就是,我們期待的不是同學們在技能上的進步,技能,再學就有了;但我們最在乎的是他們養成了什麼「思維」,以下,正是我認為「學生」該徹底拋下的:

1.只會分工,不會「合作」

【在學校最常見的】分組做報告的時候,大家開始分工,每個人負責一部分,再一個人負責「統整」。最終大家都拿到了分數,但問題是那份報告能看嗎?

【職場的真實世界】工作當然是要分配的,但不是分完就好了,而是每個人都要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在事中就不斷有意識地、固定頻率的討論,了解彼此的進度、是否需要互相配合,如此一來最後產出的才會是「一個產品」,而非拼貼出來的散沙。這就是「產品思維」: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負責的是整個產品,不只是螺絲釘。

2.開會不是為了討論,而是要「定案」

【在學校最常見的】不管是分組報告,還是參加各種競賽、或辦活動,每次開會要不是非常冗長,不然沒效率,就是開到最後還是沒結論。

【職場的真實世界】除了少數工作,每天各種會議基本上是常態,關鍵不是開會,而是「會前準備」,並確保所有人會前都看過資料,且帶著各自的想法和決議來的。開會不是為了各抒己見,而是做決定。

3.做完,不等於「做好」

【在學校最常見的】工作分配完之後,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到死線,最後大家丟出來的東西,不是跟原本討論的不一樣,不然就是差強人意、根本不能用。

【職場的真實世界】從我們經手過的每一件事,都代表了自己的「個人品牌」。如果只是把東西「交出去」就好,60分的標籤會永遠跟著你,在職場上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詳見全文:https://pse.is/3n4smv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174 views10:30
打开/如何
2021-09-02 04:01:18 商業周刊 pinned a photo
01:01
打开/如何
2021-09-02 03:30:00
#最新出刊

【一堆廢棄iPhone,幾秒就能變黃金!土城鐵皮屋小廠,為何蘋果急找它合作?】

走進土城工業區巷弄的鐵皮工廠,門邊的地板上,擺著一籃籃的iPhone、iPad,還有已從裝置拆出來的各種主機板。

「這些廢手機裡,才是真正的礦山,」優勝奈米董事長許景翔指著廢棄手機說。

這是家專門研發「煉金術」的公司,只要將鍍有黃金的連接器,投入他們的藥劑中,通上電流,幾秒鐘,黃金就會自動剝離。蒐集的泥狀黃金,經清洗、烘乾再放入高週波儀器裡,最後能提煉出99.99%的黃金。

近年來,蘋果除了宣告未來包括供應鏈都要做到「碳中和」外,今年執行長庫克還強調,新iPhone的生產,將要採用各種可回收材料。

結果,優勝奈米用數據清楚告訴蘋果,一台Mac、iPad及iPhone裡的主機板上,各種零件能煉回多少金、銀、鈀、鈷、銅⋯。例如,超過3萬支iPhone的主機板(約1噸重),能回收出547克的黃金、2600公克的銀等金屬。

這正是蘋果四處苦尋,能提供低碳回收金屬技術並出具證明的廠商。

目前,如日本田中貴金屬等,都採用優勝奈米的藥劑來提煉貴金屬。蘋果的軟板供應商台郡,也找他們討論如何提供有「生產履歷」的黃金。因為蘋果已開始要求,供應鏈使用的黃金,要逐步從電子廢棄物回收而來。

不僅蘋果,連HP、Dell、華碩等品牌,都陸續找上門來探尋技術及合作可能。

這些品牌大廠在此時這麼急迫,背後,除了對環境永續的承諾外,還有一個更大的棋局,就是金屬原料的爭奪⋯

詳見全文:https://pse.is/3hjulj

台積電漲價內幕,股價可能漲到這位置?
https://bwnet.pse.is/3ng6r3
iPhone13來了,蘋概股中這兩類最有後市
https://bwnet.pse.is/3kmwq3

更多商業周刊第1764期精彩內容:https://businessbw.pse.is/38wmdd
308 viewsedited  00:30
打开/如何
2021-09-01 07:30:01
【從特斯拉到低軌衛星⋯以前馬斯克被批評,現在才看懂他想做什麼】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日前表示,他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已出貨10萬組「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通訊的終端機給客戶。這就是所謂的6G,意味這項衛星聯網服務的用戶已超過10萬戶。

馬斯克現身價已上千億美元,未來可能更上一層樓。英文字有百萬富翁(millionaire)和億萬富翁(billionaire),最近我看到有雜誌提到,未來可能有「兆億富翁」(zillionaire),那個人應該就是馬斯克。

馬斯克會那麼富有,在於他能掌握未來趨勢、超前部署,他做很多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毫不相關,但過段時間,大家才能看到其中關連性。

首先是電動車。

電動車並不是馬斯克發明的,但他是第一個成功把電動車商業化和普及化的人,並且推廣到全球。光這一點就和創造出iPhone的賈伯斯很相似。蘋果也不是手機發明者,但賈伯斯卻重新定義了手機,並成為行業新標準。

這個特質是很重要的,應該稱馬斯克和賈伯斯為「科技推廣家」,而不是「發明家」。他們並非把一個產品從0做到10,而是從10做到50、70甚至接近100。

換言之,他們是「科技」和「市場」中間的「轉譯者」和「催化者」,也是「價值創造者」。

第二個布局是太陽能。

他當年成立一家太陽能發電公司,叫做「Solar City」,但一直不賺錢,投資人也不看好,他的出發點是幫電動車充電,但喝牛奶為何要養乳牛?

幾年前,馬斯克把Solar City和特斯拉合併。兩間公司都是馬斯克所擁有,因此是「關聯交易」。投資人認為馬斯克把一個自己不賺錢的公司和賺錢的特斯拉結合在一起,算是利益輸送,而且也模糊了特斯拉業務焦點。

但最近因地球暖化、全球氣候變遷,大家看好再生能源,太陽能也成為熱門投資標的,以致Solar City業績暴漲。現在特斯拉不只是電動車公司,也是家能源公司。其他還有星鏈計劃、火箭和太空產業⋯原來他想的從不只是商品,而是完整的「生態系」⋯

詳見全文:https://pse.is/3mnzme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189 views04:30
打开/如何
2021-08-31 13:30:02
投資致富腦

什麼都沒做,每天的淨值都在變少!
買ETF,不可不知的「隱形殺手」
https://pse.is/3lkw9v

買ETF就穩了?內扣成本只要差1%
竟要多3年才能達成財務目標
https://pse.is/3mvxwp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87 views10:30
打开/如何
2021-08-31 07:30:04
【這樣最容易虧錢!讓你大漲不在場、大跌卻趕上的「FOMO思維」】

什麼是FOMO?其實這是英文「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可以稱之為「錯過恐懼症」;此現象由來已久,近年全球資本市場受央行持續以超低利率刺激而屢創新高,讓受影響的投資人也顯著增加。

懷有FOMO心態的人會如何?首先,他們會高度焦慮投資績效落後於人,尤其是親朋好友;緊接著,他們會被焦慮驅使、壓寶那些正在大漲的標的,或者是周遭人士一致看好的標的。

最明顯的例子,是中國幾年前上演的共享單車大戰。

2016年開始,中國先後出現兩大共享單車品牌,分別為摩拜單車與OFO,它們除了將共享單車打造成熱門行業,也幾乎囊括絕大多數融資:摩拜單車的投資人包括騰訊、高瓴資本、攜程、富士康、紅杉資本中國和創新工場;看好OFO的則包括阿里巴巴、滴滴出行、金沙江創投和經緯創投,雙方估值最高都曾上看30億美元,股東也都是明星級陣容。

後來摩拜單車傳出,公司挪用消費者數十億人民幣押金的負面消息,被美團以27億美元全額併購,改名為美團單車;至於OFO,則沒這麼幸運,公司債台高築,終於宣告破產。

摩拜和OFO雙方投資人,都堪稱中國大陸業界數一數二精英,難道沒有一人看得出共享單車只是豪華版融資遊戲、其商業模式很可能無法獲利?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受制於FOMO、從眾心態的不只是創投,散戶們當然不會缺席。問題是,創投的投資組合中還有些超級標的,能讓機構飽賺10倍以彌補虧損,散戶有這種實力或運氣、賺10倍才退場嗎?答案通常是否定的。

長期經驗告訴我,選擇跟進買賣知名人士提到的標的,並不是最安全的投資方法。因為自己買進時利多已經廣為人知、價位通常已被墊高,這就違反了巴菲特最重視的「安全邊際」原則⋯

詳見全文:https://pse.is/3l2vcw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140 views04:30
打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