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Mystery Box with random crypto!

商業周刊

电报频道的标志 businessweeklytw — 商業周刊
电报频道的标志 businessweeklytw — 商業周刊
通道地址: @businessweeklytw
类别: 企业和初创企业
语言: 中国
用户: 3.08K
频道的描述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華人世界的第一本財經週刊,台灣發行量No.1雜誌。《商周》的使命,就是致力建立一個多元載體資源平台,讓人們可以透過不同的媒體載具,方便自主地接收文字、影音、圖像、課程等多元豐富的優質內容。

Ratings & Reviews

2.50

2 reviews

Reviews can be left only by registered users. All reviews are moderated by admins.

5 stars

0

4 stars

1

3 stars

0

2 stars

0

1 stars

1


最新信息 31

2021-09-13 03:30:00
【恆大負債達8.4兆,面臨破產!中國版次貸風暴要來了?】

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集團深陷財務危機,負債約達3040億美元(約新台幣8.4兆),股價今年已下跌74%。近日,信用評級又被下調,讓市場更加擔憂。

全世界都在擔憂⋯恆大的錢坑,會不會演變成中國版「雷曼兄弟」?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將恆大及其子公司評級從「Caa1」下調至「Ca」,展望為「負面」;惠譽也宣布將恆大和子公司天基控股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CCC+下調至CC,該評級定義為信用風險「非常高」,並稱「可能會違約」。

創立於1996年的恆大,搭上了中國房地產熱潮,近4分之3的家庭財富都與房產相關。但,恆大不斷擴展規模,最終卻無法還清債務。除了逾3000億美元負債,它還身負數百座未完工的住宅,也有越多供應商公開聲討來尋求還債。

恆大為何債台高築?《經濟學人》將矛頭指向中國政府,直呼該國壞帳處理制度由政治介入,而非市場力量和法規,導致債務問題始終難以解決,並把恆大形容為中國的債務怪獸(debt monster)。

2020年底,私營非金融企業的總體債務相當於中國GDP的222%。相比之下,美國的私營非金融債務占GDP的164%,顯見中國企業債務水平之高。

《新浪財經》曾報導,中國房地產企業幾乎都避不開高負債、高槓桿、高周轉的模式,「借的越多,建設的越多,規模就會越大」。

而北京當局擔心,房地產泡沫破裂會影響中國的金融體系,在去年(2020)發布了「三條紅線」的規定,要求房地產業者降低債務水平,並限制融資。

北京這項減少負債的命令,為恆大帶來巨大壓力,讓它積極拋售資產,欲應對流動性問題。不過,恆大將售價大打折扣,似乎未能振興房地產銷售。除了去槓桿命令之外,中國房地產市場降溫,人民對新住宅的需求減小,也是恆大另一危機。⋯

詳見全文:https://pse.is/3p4e7t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281 views00:30
打开/如何
2021-09-12 11:00:01
【產品打進42國的洗髮精董座,為何要做「不賺」的環保面膜?】

台灣人一年要敷上億片面膜,累積起來是4座台北101大樓高度,但你有想過,這也等於丟掉了4座101高度的垃圾嗎?

而今年,歐萊德卻研究出一款不僅面膜布可以自然分解,連包裝都可以回收再製的面膜。一個洗髮精品牌,為什麼要花3年做這件事呢?

「全球品牌都會變綠,遲早而已,」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說。

歐萊德是台灣企業中,很早就喊出在一定時間內,承諾達成百分之百再生能源的企業;過去幾年,他們不僅研發出百分之百再生塑膠材料製成的洗髮精瓶身、全球第一支再生壓頭,2020年全品項也達成碳中和成果。

如今,它跨入面膜產業,首要之務是解決垃圾問題。

不論是歐萊德,或是主打有機零廢棄污染的品牌NAVEEN,在國外參展時都常面對一個問題,台灣面膜產能很好,但是製造的垃圾和環境污染打算怎麼解決?

使用一片面膜,從難以完全分解的面膜布,為了讓精華液均勻分布在面膜布上頭,會在面膜布外,多加上PP纖維不織布膜、塑膠珍珠膜,另外還有鋁箔外包裝,經常產生四種垃圾。

歐萊德做出來的面膜,能兼顧不改變消費者習慣,讓包裝可回收再利用。再加上先前與大江生醫合作,研發出用香蕉副產物,香蕉皮與莖做成的面膜布,可自然分解,等於解決一半以上的面膜垃圾問題。

但負責歐萊德面膜包裝袋的大全彩藝研發中心技術長黃建銘卻說,這材質研發時間長、成本高,「這不是一個賺錢的生意。」但葛望平還是堅持要做,為什麼?

詳見全文:https://pse.is/3muj2x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228 views08:00
打开/如何
2021-09-12 05:00:02
【Delta疫情擴散,台灣打2劑人口不到5%!該回到三級或拚第2劑覆蓋率?】

紀駿輝是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長期研究台灣公共衛生相關議題。他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談台灣面臨Delta變種病毒該如何應對,以下是專訪摘要:

台灣4月下旬到5丶6月,當時造成本土疫情的是Alpha變種病毒,也是台灣境內第一次有大規模的新冠變種病毒傳播。當時台灣有些措手不及,因為Alpha變種病毒的傳染力已比最原始的新冠病毒高出50%,所以台灣一時無法應付更強的傳播速度。

如今,台灣面對傳染力又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帶來的威脅,需要採取的疫調與檢疫隔離政策,都需要比5月所採取的政策還更嚴謹。因Delta變種病毒的傳染力比Alpha變種病毒還高出至少50%,所以台灣的防疫速度千萬慢不得。

而過去台灣對新冠病毒透過氣溶膠的方式傳播比較忽視,防疫策略較著重在飛沫傳染。然而,飛沫傳染與氣溶膠傳播方式非常不同,現已有更多證據支持無論哪種變種病毒,最主要途徑是氣溶膠傳播,而非飛沫傳播。

防治氣溶膠傳染,除了在室內戴口罩外,還要讓空氣流通以及使用空氣過濾。

至於要不要升高警戒等級?站在決策者的角度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決定。

上波本土疫情,台灣維持了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對社會中低階層造成嚴重傷害。台灣目前的勞工條件,並沒有提供社會中低階層的人遠距工作的條件。所以是否要升高防疫的等級,對政府來說非常困難,他們必須在生命與生計之間做抉擇。

我目前的觀察是,即便要升級,也不到全國要一同升級的地步。另一個問題是,疫苗施打率仍不夠,所以台灣政府必須改變的是施打疫苗順序的考量⋯

詳見全文:https://pse.is/3p6w7a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112 views02:00
打开/如何
2021-09-11 13:30:01
【下班時間用來上課、做副業⋯真的值得嗎?投資報酬率的3種算法】

做任何事情,都要求投資報酬率。這是正確的思維嗎?

在台積電工作的時候,任何投資計劃都要求投資報酬率。一但發現投報率很低,我們就會收手不投,因為根本划不來。投資報酬率,簡稱ROI(Return of Investment),定義就是投資獲利相對投入資金的比例,公式如下:投資報酬率(%)=投資淨損益/總投入資。

在台積電的時候,有幸參與很多的投資專案,每一項專案都要詳細規劃,要算出清楚的投資報酬率,提供給主管來做決策。客戶的需求只要改變,計畫就要隨之調整。

因此,做這樣一個投資專案時,我們會設計一個演算法,我稱之為「系統性思考的模擬方法」。當時,我常計算各種投資報酬率,然後提供給主管做決策。慢慢的,我養成了某種習慣:不論做任何事,開始行動前,都要計算一下投報率。投報率不高,暫時就不要執行。

但無法量化的指標呢?

我有一個非常喜歡學習的朋友,這幾年來,他上過非常多的課程。上課對他而言就是一種休息,是一種心靈的提升。

滿足與快樂是「情感」,是很難以量化的投資回報,我稱之為「自我投資報酬率」。這類回收報酬需要時間,「自我投資」的威力,也許就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指數成長、一次爆發。

另外一種投資報酬率,我稱為「邊際型投資報酬率」。這個投資本身可能難以量化,但卻可以讓其他事情的投報率變得更高。

究竟,一個「系統性思考的模擬方法」該怎麼做?有哪些條件?又有哪些事算不出投報率?或不一定要用投報率去評估?⋯

詳見全文:https://pse.is/3p59bc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157 views10:30
打开/如何
2021-09-11 07:30:02
【明明有實價登錄2.0,為什麼屋主開價還是越來越貴?】

「子房哥,明明都實價登錄2.0了,為什麼最近屋主開價還是越來越貴?」近期有換屋需求,已經看過不下二十間房的學弟K,對於近期一波房地產漲勢很不以為然。但眼見好多出價想買的房子卻就這樣擦身而過了,垂頭喪氣來找我喝咖啡。

「房地產實價登錄2.0,解決的是資訊不透明問題,不是讓價格統一。」我喝了一口咖啡,慢條斯理的說:「因為房屋是一種非標準化商品。」

商品銷售,有標準化商品及非標準化商品兩種。像我們熟知的3C或團購商品就是標準化商品,例如大家長期關注的iPhone,除了官網上的價格,還有經銷商、平行輸入商、Costco通路等不同價格,疫情前還有人藉匯率變化遠赴日本、香港買,總有辦法買到更便宜,但內容規格標準相同的東西。

而且只要是正廠品,原廠規格性能、全球保固規定都一樣,所以才會出現更多比價網站、App,讓消費者針對這些標準化商品,去發掘最合適的購買管道。

但房屋就是非標準化的商品了。即使是相同建案社區的住宅,樓層不同,格局不同,景觀不同,單價就可能有差異。相關價格變因還有裝修程度不同,設備維護狀況不同等等,而且即使賣方屋主認為,他花了百萬裝潢,就應該反應在房價上,但如果買方不喜歡他的裝潢,即使接手也是拆除,這些裝修的價值在買方眼中就是零。

甚至有些集合住宅因為鄰居的「不友善程度」,也出現不同的價格。因此每筆房地產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狀況,那對賣方來說,隔壁實價登錄賣多少成交,他就一定要比照這個單價賣嗎?其實未必。

既然沒有一戶房屋是標準化商品,那實價登錄2.0詳細揭露至門牌後,對於買方來說又有什麼好處呢?我認為關鍵在於資訊越多,越容易找到交易的平衡點⋯

詳見全文:https://pse.is/3njkvl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64 views04:30
打开/如何
2021-09-11 03:30:07
【疫後「先買後付」無卡分期暴紅,它做對什麼?為何蘋果、亞馬遜都搶做】

什麼業務能讓蘋果、高盛、亞馬遜等大企業也想分一杯羹?答案是「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BNPL)。這個新興支付方式近來暴紅,除了降低經濟體系內各參與者的損耗,也是「人性財」有利可圖的結果。

美國早在約100年前就推出分期付款,如今這模式被業者推上電商:當消費者在網站買新台幣4千元的衣服,不用一次付清,透過「後來付」(Afterpay)等業者,支付4次1千元的免息分期付款,就能擁有該商品。《紐約時報》稱先買後付是「對傳統分期付款的數位化改造。」

「先買後付」近來成市場追捧熱點,電商龍頭亞馬遜8月27日宣布,和Affirm合作,推出「先買後付」付款模式;電子支付龍頭之一Square,今年8月花290億美元收購該模式澳洲業者「後來付」;手機龍頭蘋果也打算和投資銀行高盛合作,推出自家版的先買後付。

儘管先買後付的業者,會向商家收取每筆交易4%到6%的費用—這是信用卡公司通常收取費用的兩倍。這仍是一個三贏遊戲:因為有先買後付,商家能多賣東西,買家立即享受,提供該模式的業者也賺到錢。

這也是為何它的用戶回鍋率高:LendingTree數據顯示,在用過先買後付的用戶中,62%用過5次以上。

此外,它受歡迎還有更深層因素。首先是降低損耗。

要使用這些服務,一般人只須註冊一個帳戶,向公司提供付款訊息,並提交一個簡短的審批流程。第一筆付款是購買時立即支付,其餘款項通常每隔兩週支付一次。

若消費者逾期,必須繳納滯納金。若一直未付款,有些業者會將他們的債務送到催收機構或監管當局,進而影響他們的信用評分。

表面上來說,這和信用卡本質相同,但差別在於先買後付更省事。為什麼疫情爆發後,反更催化了先買後付的流行?這背後反映什麼趨勢?它又切中哪些市場缺口⋯

詳見全文:https://pse.is/3nmznm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176 views00:30
打开/如何
2021-09-10 13:30:00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哈佛商學院教授:年輕上班族「這種觀念」,會害了你】

中國LinkedIn發布了一份調查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上班族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呈現隨代際顯著遞減的趨勢。

如今40歲的中國上班族,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30歲則是3年半,而20多歲上班族驟減到19個月,25歲以下更是平均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這屆年輕人,熱衷於跳槽,無論工資多少,工作反正得勤換。

曾有財經記者採訪了幾個頻繁跳槽的年輕人,大家眾說紛紜,有人甚至1年最多換了7家公司。但也引發了許多網友的感同身受: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職場可謂是「雙向考核」。對於他們而言,無論是對公司文化,還是直屬主管,都是有一定的考核標準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直言,透過不斷跳槽,會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會越來越接近自己理想的職業。

但同時這也帶了一定的風險,履歷上的頻頻跳槽、更換公司,也會給新的用人單位、HR一種非常不可靠的感受。

年輕人們平均跳槽間隔從84個月降至11個月。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20年跳槽的中國上班族中,43%為25歲以下,26%為20-30歲。

哈佛商學院的副教授鮑里斯.葛羅伊斯堡(Boris Groysberg),也是一位職場專家。他研究了很多職場上的跳槽案例,認為無論高層還是員工,在面臨跳槽選擇時都存在一些誤區,包括入職前沒有做好功課、為錢離開,卻沒有看到背後的許多問題等,還有最常見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等。

究竟,這些誤區存在著哪些「短期思維」?而這些思維又會如何影響你在職場的機會?甚至成為職業發展的障礙⋯

詳見全文:https://pse.is/3p9k6l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190 views10:30
打开/如何
2021-09-10 07:30:06
【中國電商巨頭京東換帥!劉強東卸任,接任集團總裁的徐雷是誰?】

9月6日,京東公佈了一系列人員職位變動。其中,京東零售CEO徐雷升任京東集團總裁,將負責各業務板塊的日常運營和協同發展,向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報告。

京東方面表示,在徐雷升任京東集團總裁、協助劉強東開展相關業務工作後,劉強東將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長期戰略設計、年輕CEO培養和鄉村振興事業。

徐雷畢業於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在加入京東前,曾在聯想負責聯想集團品牌及各產品網路推廣工作,後在好耶廣告網路和百麗電子商務任行銷及運營方面多個高級管理職位。他加入京東,先後任京東零售的銷售和行銷部門多個領導職位,包括行銷及品牌負責人、京東無線業務部負責人以及平臺運營負責人。

在2018年的性侵風波事件後,劉強東幾乎徹底從公開場合「隱身」。

京東的企業形象和股價也受到牽連,急需有新的掌舵人。重要關頭被寄予厚望的,便是彼時京東商城旗下所有業務線的負責人——京東商城輪值CEO徐雷。

2018年,時任京東零售輪值CEO的徐雷,面臨當年第4季度,京東營收增速已連續6個季度下滑,同時現金流資料與使用者口碑均有所下降⋯他究竟如何帶領團隊走出京東的「至暗時刻」?

如今2021年以來的兩個季度,京東營收分別同比增長39%、26.2%,均超市場預期。此外,京東活躍用戶數增速也在加快。截至2021年3月31日,京東年度活躍用戶達4.998億,一年淨增1.12億,創歷史最大同期增幅。

在這一過程中,掌管京東零售的徐雷是如何做到,讓京東零售業務連續三年保持明顯增長?⋯

詳見全文:https://pse.is/3mtp72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273 views04:30
打开/如何
2021-09-10 03:30:02
【老五金行變五金超市,竟領先寶雅、衝出近16億年營收!一個二代如何翻轉老產業?】

你有多久沒走進五金行了?印象中,傳統五金行門口堆滿水桶、吊掛塑膠水管、掃帚畚箕,店內,工具機、各式零件堆疊頂天,遮蔽燈光。

但,走進振宇五金的感受很不一樣。150坪的開架式賣場,走道清楚標示產品類型,光是工作用手套就一口氣陳列30、40種供顧客挑選。

它是台灣最大專業五金賣場,該公司去年營收近16億元,比寶雅旗下五金賣場寶家高,門市數58間,比特力集團旗下社區店更多。不僅最大,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干擾,同業營收平均成長僅2.6%,它卻達到7.4%,究竟怎麼做到?

振宇五金二代、總經理洪國展認為,關鍵是抓住「五金超市」定位。它的規模比傳統五金行大,顧客能一站購足;比起家飾量販店,逛街客人多,它的客人目的明確,坪效更佳。

但,從傳統五金超商變身連鎖五金超市,振宇花了十多年轉身。改變的起點,從洪國展2008年回台灣接班開始。

當時,它已經是台中最大的五金連鎖超商,擁有13家門市,外表相對同業新潮,但,走進倉儲,卻還停留在人工點貨、紙本紀錄,骨子裡還是傳統五金行。

在美國取得MBA學位的洪國展注意到,「門市做改變,大家都看得到,但要避免根本問題一再發生,要從倉儲解決。」

不同於多數二代接班,往往先從最絢爛的部分下手,他選擇從別人看不見的「數據」開始做起⋯

詳見全文:https://pse.is/3p255u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291 viewsedited  00:30
打开/如何
2021-09-09 13:30:05
【上太空後,貝佐斯下個計畫是「長生不老」?投資「細胞回春」新創Altos Labs】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正在投資一家「長生不老」公司!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雜誌報導,一家今年剛創立、名為Altos Labs的生技新創,已經獲得這位億萬富豪注資,其他大牌投資人包括俄羅斯億萬富豪米爾納(Yuri Milner),他曾透過投資臉書等公司致富。目前,該公司已募得至少2.7億美元。

Altos Labs的目標是生物細胞重編程(reprogramming)技術,藉由回復細胞活力,活化生物身體,達到最終目的:延長人類壽命。

現年57歲的貝佐斯是否想藉由投資新創,找到延年益壽的方法,這點還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對越來越多生技新創投入的這個新興技術很有興趣。除了Altos Labs,貝佐斯還投資了另一間研發抗衰老藥物的新創Unity Biotechnology。

在美國,幾乎所有主要死因都跟年齡相關,從40歲到70歲,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30倍,死於癌症的風險會增加大約40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更會增加300倍。

不同的是,許多生技新創正在投入的「老化科學」(Geroscience),其主張是:衰老可以被測量、控制甚至逆轉。

對一般人來說,老化科學的意義在於增加「健康壽命」;許多老年人雖然長壽,但晚年飽受病痛所苦。

哈佛醫學院衰老研究中心聯合主任辛克萊在期刊上發表研究,指出只要將人們的健康壽命增加2.6年,就能替經濟創造83兆美元價值。那麼究竟老化科學打算怎麼讓細胞回春?以Altos Labs來說⋯

詳見全文:https://pse.is/3nxqn3

長按訊息或點右下按鈕,馬上分享!
點我加入追蹤商業周刊Telegram頻道► https://pse.is/38ne3j
45 views10:30
打开/如何